|
摘 要:学生对于技术的学习常感觉有一定的困难,本文介绍了几种提高运动技术学习效果的办法,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效果,只有有了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快地学习。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技术中的作用,还要把体育课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运动技术,要正视评价对运动技术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运动技术; 学习效果;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1 -001
运动技术地学习是体育课的核心,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点就在于有学生身体的直接参与活动,而运动技术是身体参与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没有技术的身体活动并不美观,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没有运动技术学习的体育课不是真正的体育课,所以在体育课中进行运动技术的学习非常重要,它的存在才是体育课的价值所在。而运动技术的学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运动技术学习中的作用
“灌输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前的教学方法,但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否认了,这种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是老师一味地教,对于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都不去考虑。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但也出现了偏差,就是过分以学生为主体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成了散漫的一个标志,学生的学习太自由了反而让学生不想去,老师只是一味的表扬,而没有了批评,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把握好而产生的。我们知道,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体育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才,所以,老师只能是教学中的主导,而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体育老师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课堂管理等,所以,在运动技术的学习之前,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应该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教学时得心应手。当然,在运动技术学习过程的中后期,主要表现还要看学生。因此,老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会加强,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中后期,是学生运动技能掌握阶段,应不断依赖学生来自内部的机体感受与自身体会,侧重于自身对运动技术的感悟,而不是老师一直扶着学生走,要给学生主体发挥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练习、实践的时间,让他们真正地学到运动技术。
二、把体育技术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提升
从体育课外活动的功能来看,它本身就是体育课教学的延续。换句话说,在体育课中没有巩固的内容需要课外来复习,就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而言,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强化身体练习,但要把它付诸现实,困难很多,首先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以往班主任或体育委员在体育课外活动中“滥竽充数”,其结果自然不能与体育课教学很好衔接,但要已承受每周14―18节体育课的老师来承担具有一定规范性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老师又不干了,何况有许多老师还要带运动队训练!其次,若把体育课外活动安排成像正规的体育课一样,就要算正式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其它课程的老师会同意吗?第三,由于近期学校体育受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困扰,体育课外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活动的内容却基本与体育课教学雅关。从学理上说,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体育课与体育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但在现实中却困难重重,对于这样一个两难问题,应该何去何从呢?回答应是肯定的,解决体育课与体育课外活动的衔接问题,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有利条件之一。
三、正确对运动技术学习的评价
学生学习有外部的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才会进步更快。反馈有外部的行为结果知觉和内部的即肌肉运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在动作学习的初期,学习者主要依靠自己行为结果的知觉来改进技术。某些运动技术学习的结果容易察觉,如投篮是否命中,排球是否过网等等。而更多的运动技术初学者是不易知晓结果的,特别是初学者对自己的动作过程或姿势是否正确不易察觉,这时教师可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当然,也可通过录像或其他手段,记录动作的结果并记录动作的过程,让学习者自己观察自己,提供真实与客观的信息。在运动技术学习的后期,基础动作或技术要领已基本掌握,反馈的信息主要来自内部,协调、平衡、节奏等感觉。
综上所述,体育老师上好体育课关键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尤其是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如何,再热闹再华丽的体育课如果没有运动技术作为支撑,那么,也是一节失败的体育课。在运动技术教学中除了做到以上三点外,还要正确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兴趣保持,让学生有一到两项的体育特长,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淑忠.“四多”提高技能学习有效性[J].体育师友,2010(0 )
[2]韦耀观.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J]考试周刊,2011,(31)
[3]杨德荣.终身体育观念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举措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8,(28)
[4]袁应秋.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S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大学生农村创业 养青蛙走上富路下一篇:浅析体育教学中环境美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