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后者影响、制约着前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创新型人才素质的形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对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认识到:兴趣与能力的关系极为密切,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对某学科产生的兴趣越浓,那么与之有关的能力发展就越全面。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才能,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
2.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不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紧扣一篇课文,进行细读精思,拓展延伸,举一反三。总之,要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精心设计导入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够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导入语设计的方法很多,设悬置疑、故事笑话、诗词歌赋、情境冲突等都可以。
4. 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幽默、笑声和争论,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形式要灵活多样、新颖独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少年喜欢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如查字典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 培养成功意识。所有的学生都想成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顺利发表一次演说,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次成功,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要不把“成功”看得太神秘,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激励学生美的情感
心情愉快的学习比心情烦躁时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引起或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愉快、满意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特点,创设出美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文中的精妙情节、关键语句,用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展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教师的语言和情绪,进入和谐愉快的意境中,产生情感共鸣。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教育。所选篇目大都文质兼优、脍炙人口,不仅思想内容美,而且结构语言也要美。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美学角度有意识地予以点拨,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的情感,有着重要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论阅读什么读物,都要开卷有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2. 养成勤学苦思的习惯。疑是思考的开端、学习的开始,学习需要疑问,只有认真思考、刻苦钻研,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 养成按计划学习的习惯。有些学生学习没有计划,三分钟的热度一过便又冷到“冰点”,这都不利于学习。学习既要有长期计划,又要有短期计划,制定计划后就要严格执行。
此外,还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及时总结归纳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不良习惯的摒弃,都需要反复强调,严格要求,精心培养,悉心努力,让习惯成自然。学生肯学,乐学,并不等于会学,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影响智力才能的发展。因此,教师还要教授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人进行自学,实现终身学习的资本。
总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教师善于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培养,就一定会收到喜人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一篇:遵循学习规律 培养识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