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课堂生成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包括学生的问题或回答、错误的理解或课堂中突发的事件等等。学生是丰富多彩的个体,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差异以及能够发现的信息,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数学课堂的生成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资源的具体策略如下:
一、不可放过学生的质疑,促进课堂生成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及其知识结构的独特性,时常会出现一些疑问。而“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的问题就是学习内容和深入探究的切入点。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的质疑,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思维障碍,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转化、组织教学,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和探究,激起其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除了重视学生自发形成的质疑外,教师还应该创造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唯书、不唯师,要敢于挑战权威。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通过科学的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在师生、生生思维的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中达到课堂动态的共振。
二、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促进课堂生成
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所捕捉到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学生头脑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这正暴露了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困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出现一些对概念理解、定理应用等方面的错误,而正是这些“错误”,它们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是我们教学的巨大资源。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善于捕捉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或蕴含创新思维的“错误”,千方百计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暴露出思维过程。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牵而导之,引而发之,促进学生自我反省,通过充分思考、讨论建构新知。这样做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说教好得多!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精彩回答促进课堂生成
课堂中随着教学和讨论的进行,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学生的回答往往不经意间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一旦被老师捕捉并经提炼成为新的学习资源时,就能很好地激励亮点的制造者,同时也能有效地启迪其他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这样课堂就会产生一种理想的甚至意想不到的境界。学生回答的亮点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并充分肯定,把握教学契机,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我们在课前的预设中要留出空间去讨论、交流、探究,用学生独特的发现去丰富课堂的生成,让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更加精彩的智慧。
四、利用学生个性差异促进课堂生成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有着不同的实践经验与体会、知识与兴趣,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和见解。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发展自己。教师要有意识地汇集学生的集体智慧,突破难点,以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不同的观点被采纳和重视,学生就会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构建活动中。
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曾这样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设计只是一份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教师应“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给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的作用,用敏锐的目光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信息,整合重组、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走入英语课堂下一篇:把握教材特点 打造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