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语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积极情绪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归因训练、动机内化这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心理疏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在学习中经受挫折、失败、体验焦虑时,教师要启动其心理免疫机制,减少焦虑症状。主要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辩护”:一是泛化。要求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学会自我安慰;二是弱化。要求学生对失误和失败进行淡化,学会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次失误或失败天不会塌下来,只要我肯努力”;三是自励。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对学习失去信心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对自己说“Come on, I’ll be OK.”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启动学生的心理免疫机制,有利于其保持较好的心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二、归因训练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时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失败结果归因不当形成的。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教师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干预,完全可以使其转变为积极的归因倾向。
1.归因引导
任何学校、任何班级,总难免存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师,要如何对待学困生呢?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教师在班上进行总结时,可表扬优秀及进步较大的学生,让班上的学优生与学困生生进行“一帮一”服务,并随时关心他们,给予实质上的帮助。教师要适时向学困生传授优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并说明正是他们具备了这些,才会高人一筹,以鼓励学困生以他们为榜样,以积极心态对待学习。
2.强化努力归因
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获得较好成绩时,教师及时反馈,强调努力因素,并要求学生坚持不懈,保持好成绩;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将努力因素摆在首位,然后辅以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这样的归因训练,学生就能学会遇到失败时不全盘否定自己,不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是维持一定的期望水平,保持积极情绪,在实践中加大努力程度,直到获得最后的成功。
三、学习动机内化
学习动力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觉性增强、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
1.建立目标卡,促进积极情绪的培养
教师可在教室的前面建立一个目标栏,栏中分别设有四个班级的目标卡,内容包括:路队纪律、举手发言、对话表演、复习预习、回家作业(每天听录音情况),让学生朝着每个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所谓目标卡,就是用卡片将要求学生做到的项目全部列出来。学生达到卡片上的一个目标,得到一个成绩;获得五个成绩,完成一张目标卡。凡是学生积累了三张目标卡,就能获得教师的奖品。通过这种方法,使推动力转化为吸引力。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
激发兴趣是动机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让学生亲近教师、亲近英语,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呢?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爱注入学生的心田,通过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因此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儿童天生具有活动的天性。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学“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 colour is it?”的句式时,我准备了苹果、香蕉、梨、橘子等水果带入课堂。教完句型后,叫一位学生蒙住眼睛,让他摸一种水果后,我问: “Guess! What’s this in English?”猜出后再问:“What colour is it?”做完游戏,还要请猜得对的、说得好的学生来尝一尝水果。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3)憧憬前景,培养积极情绪。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前景对学生的这种诱惑、吸引作用。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成功的典型,激发他们向往成功的愿望。
(4)完善激励制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高分”能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一个学生经过努力英语取得了好成绩,他就会认为英语是他学得好的一门课程,是他喜欢的课程,并会保持兴趣,且学习情绪积极,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好成绩。反之,则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
3.及时反馈,保持积极情绪
及时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反馈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于不断吸收反馈信息,不断进行情绪调控,使教与学一致。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情绪的变化不断进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教材三大基本要素及学生的学习情绪处在最佳期组合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足以得到内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反馈调控的主要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研读语文录像课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