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专业翻译选修课课程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1198|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8-24 17: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阶段理工科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入手,结合理工科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上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适合理工科专业实际情况的翻译教学之路。由此,提出理工科专业的翻译选修课应该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培养目标、教材及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基本功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翻译选修课;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05 8(2011)35-0038-02
  
  现阶段,在各高校都在努力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大学的进程中,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质疑。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大学英语不应该在非英语专业学生整体培养体系中占据太多的课时和学分,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的英语学习并未如预期地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很多学生进行了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仍旧不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基于如今学界对大学英语在整个非英语专业培养体系所占比例问的争论,不少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的总学分,让位于其它专业课程。那么,大学英语课程发展路在何方?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到底在哪里?业界学者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并逐步在各高校实施,其中得到绝大多数高校认可的一条改革之路,是将大学英语传统的精读+听力教学模式改为由若干门选修课程组成的多元课程体系,翻译选修课的开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二本高校。与以人文学科为主的高校及一本高校相比,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需求要相对较弱,英语语言基础相对较差,人文素养也差强人意。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翻译课现阶段的开设情况及相关专家对此问题的探讨、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以期设计出适合理工科专业学生特点的、有价值的翻译选修课课程。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宫慧玲、王连江、王玉西等。他们的观点起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3]
  1.教材和课程设置陈旧
  事实上,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展开的,非英语专业所涉及的相关课程,严格意义上讲应该被称为教学翻译。即,他们在大学期间遇到的翻译,只是课本后所附的翻译练习而已,主要是为了训练每一单元所学的新词或新短语,根本不谈翻译技巧,很难从中学到翻译知识。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少有大学把翻译作为一门专门课程来开设,只是在精读教学课上顺便带过。[2]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缺乏专门的师资配备
  课程教学大多数都是由教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师顺带教授,雅法保证翻译教学系统而深入地进行。
  3.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化素养
  翻译的难点正在于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多数学生只能翻译词句,却难以正确翻译出英语原文中大量涉及英语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的内容。[3]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中,对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较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但是,纵观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众多高校使用的由教育部推荐的多部大学英语教材,并未体现上述要求。教材中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3]
  二、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设计
  1.学生访谈
  笔者在所在高校成都市信息工程学院两个校区2010级的4000学生中,抽样选取了48名学生,就翻译选修课设计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涉及到人文学科学生24人,理工科学生21人,具体抽样情况如下:
  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学习翻译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在翻译选修课上希望学习到什么方面的内容?第三,理想中的翻译课堂是什么样的?
  访谈的结果如下:
  针对第一个问题,人文学科的学生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人文意识。他们认为,通过翻译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英语语言表面之下的文化内涵。相比较而言,理工科的学生大多表现茫然,甚至觉得翻译太难,又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度不大,没必要去学习。即使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高分段的理工科学生,对翻译的学习目标也仅仅限于为将来的专业文献进行翻译。访谈充分说明: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整体偏低。
  针对第二个问题,两个类型的学生均表达了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意愿,为此希望学习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而有趣的是,人文学科的学生希望教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让他们通过翻译了解英美文化;而理工科的学生更多的是希望选取和专业有关的科技英语文本,以使他们了解科技文献的翻译的情形。
  对第三个问题的访谈,学生给出的答案千差万别,但是有几点得到了共识:学生厌恶单向、死板的课堂模式;相反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模式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此外,探究性的教――学互动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当被问及教师的讲解是否有必要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了肯定的答复。
  纵观整个访谈,有一点引起了笔者注意:雅论文理科学生,四级成绩在425分以下的学生都表现出对翻译选修课缺乏兴趣。
  2.基于访谈的课程设计
  基于以上的三个方面的调查访谈,笔者对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设计提出三点看法:
  (1)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高教司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主要参考依据。但是,提高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也应该是重要的培养目标。正如石坚多次提及的,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具备语言应用技能,同时又不乏语言文化素养。
  (2)编写适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翻译教材。在培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到翻译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同时针对理工科学生的需求,适当考虑应用文体的翻译和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文本翻译。[4]此外,笔者认为,基于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必要适当选取一些文学文本和英美国家大众媒体的实时文本用于翻译教学。
  (3)创新教学模式。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讲评式导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互动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是比较适合理工科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理工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居多,讲评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翻译内容,切实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各种文本的翻译活动并及时汇报学习研究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理工科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开展有其自身的难度。由于翻译本身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何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编写适合理工科学生基础特点的的教材,选取并及时更新难度相当的教学材料,是比较艰辛的工作,而对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会永雅止境。
  
  参考文献:
  [1]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2).
  [2]王连江.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教文汇,2010,(10).
  [3]王玉西.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 ).
  [4]曾庆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之反思:问题与建议[J].科教导刊,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基础课”教学体系建构
下一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素质教育的课程观探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4 17: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