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在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其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举足轻重。本文从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的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05 8(2011)35-01 9-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在高等院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它一方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举足轻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理论,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造就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具有思维创新习惯的人才,而不只是简单的听话的机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尤其是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和实践教学等形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理论的同时,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与和谐发展。
一、问题驱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问题驱动法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原则,方式灵活多样。如,案例讨论、重要理论、热点问题、学生兴趣、甚至专业内容设置问题,更重要地是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辨能力。譬如,首先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定一个问题(项目);其次,是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再次,是整理资料,完成作业报告;最后是给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探索,从强调传授、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同时,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也称为团体(队)合作。怎样认识小团体的学术讨论?它在学习、研究和人的发展中具有哪些作用?英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换苹果和交换思想是不一样的。两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的结果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科学研究表明,集体交流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是在讨论中实现的。像爱因斯坦从“奥林匹亚科学院”(几个好朋友的自由组合)得到的不仅仅是友谊,还有深刻的思维启发和神奇的知识整合。这种小团体的组成适宜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的人相聚,大家能够在多向思维交流中进行探究学习,在不同领域探讨问题和争论问题,从科学到哲学,从宗教到法律,从艺术到人生。它有利于每一个成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启发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非正式是经常的、自由的开展,不拘形式、内容。正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确立主题、认真准备、集体讨论,也可以邀请不同人员包括教师参加。在这里,没有权威和圣贤,只有真理和理性。在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
三、实践教学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源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情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理论的精髓,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适应等能力,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能力体系。实践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特色、区域特点和学生兴趣,采取多种多样形式,诸如,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生活体验、勤工俭学、社区服务、就业创业、学工交替,等等。相对而言,实践教学专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实践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个性化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的作用,专题以项目课程方式开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操作、多思考,勇于探索,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学习及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锻炼综合能力与健全人格。
四、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时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量剧增,知识爆炸,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应是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并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人机对话等特征,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重现力、感染力,激发了学习动机、兴趣、求知欲,实现了教学过程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帮助了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要充分体现其特点,发挥强大的功能。譬如,创设情境、虚拟课堂、网络课程、网上考核、在线互动、参与开发,等等。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按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甚至由学习者自行控制和检测,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由单向转向多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真正做到思想政治课程人性化、动态化、立体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对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整体效果有重大影响。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又受到整个课程建设的影响。比如,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教材建设,尤其是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特点,深深地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考核、教学服务支持功能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学东,梁国钊.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陈志武.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EB/OL].南方网,2008-0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下一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