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开办材料物理本科专业以来七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综合分析,发现就业规律,并对今后的培养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材料物理;就业状况;就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05 8(2011)35-0131-0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材料物理专业系工学材料科学类专业,可被授予理学或工学学位,当前全国有 1所高校开设了材料物理本科专业。我校于2001年开办材料物理专业,首届毕业生于2005年毕业,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在全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分析该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探讨如何保证其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更理想的就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综合就业情况
我校材料物理专业自办学以来,招生规模稳定在40人左右,虽经历了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就业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连续七年均在15%以上,平均值为8 %,就业率总体趋于平稳,就业前景较乐观。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原因,除了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开拓就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素质外,与该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其间,2010届、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有所回落,未就业学生大多为当年报考研究生未被录取,放弃就业机会,继续报考研究生者。如2011届31名毕业生中有1人未就业,其中 人立志次年继续报考研究生,因此放弃就业机会。所以,就业率的回落并不意味着该专业就业形势转为严峻,但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就业指导。
二、就业去向分析
从表1分析,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毕业生就业去向较为集中,绝大部分去向为升学读研及进入企业工作;2009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整体就业环境受到波及,为保障毕业生就业,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扶持计划,当年有 位学生在事业单位担任科研助管,9位学生灵活就业,其它年份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相当。
二是我校理学院毕业生考研比例一直名列学校前茅,材料物理专业受学院良好学风影响,考研录取率达到31.5%,因此继续深造成为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去向的一个主要方面。
三是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每年到企业就业人数比例达到4 %,其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
四是除考研和企业就业外,历年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还有:二炮部队定向培养3人,出国3人,事业单位 人,灵活就业14人。
五是材料物理专业开办以来,未就业总人数达到40人,达到专业总人数的13.1%,其中原因如上所述,绝大多数为放弃就业机会,继续报考研究生者。
三、就业行业分布
材料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的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部门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材料的性能测试及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人才。
从表2可以看出,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行业的分布上呈较为集中的趋势,其中冶金、电子、材料和机械行业就业人数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44%、12.1%、13.8%和8.1%,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是专业就业总人数的81. %。这些数据也与材料物理的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相吻合。
四、考研情况
据表3分析,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考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报考金属材料研究方向的学生在考研院校选择上,大多选择了均为原冶金部隶属院校的我校及北京科技大学。因为两校在钢铁冶金方向优势明显,同时相对而言考取把握也较大,因此每年报考人数及考取人数均较多。
二是报考非金属材料研究方向的学生在考研院校选择上,一部分基于容易获取信息及方便复试的考虑,选择了同样位于武汉的武汉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一部分则选择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类航空类院校,但因两校综合实力较强,考研竞争激烈,因此每年虽均有学生报考,但录取人数并不多。
三是报考理论物理研究方向及成绩排名专业前茅的学生选择中国科学院的较多。这一方面源于中国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超;另一方面源于中国科学院不培养本科生,没有“本校保护主义”,复试更加公平公正。因此,每年吸引众多优秀学生报考。
五、就业地区分布
从表4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地区的分布分析可见:
一是我校材料物理专业招生来源每年有10%~80%为湖北省,因此在学生择业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湖北省内企业,特别是灵活就业的学生,普遍选择留在湖北省。
二是江苏成为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去向的第二大省份,赴江苏省的学生就业单位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也有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反映出江苏省近年来钢铁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三是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新兴材料科学、精密仪器发展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在这个地区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富士康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等三资企业。
四是其它各省份去向因生源地等问题数量较少,不一一赘述。
六、思考
从我校开办材料物理专业以来的七届毕业生各类就业分析中,不难得出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行业分布符合培养方案,地区分布较为合理等结论。但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培养中,注重以下方面:
1.形成办学特色
不同高校材料物理培养定位差别很大,主要依托于高校本身的优势或特色来定位。从我校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多样可以看出,虽然专业的培养定位为“宽口径,厚基础”,但专业优势仍不够明显,尚未有一批固定的企业连续、大量地来校招聘毕业生,因此应当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优化培养体系
受铁矿石价格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发展趋缓,对毕业生需求量逐年下降。[1]从材料物理专业毕业生去向也可看出,赴冶金类企业就业学生比例逐渐减少。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培养专业体系,满足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
3.建立实习与就业一体的培养机制
实习、就业一体化,一方面利于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另一方面利于学生提前上岗,实习期与就业期相衔接,缩短就业路径。但材料物理专业当前一体化实习基地较少,应当大力拓展。
4.加强就业指导。从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地区分布可以看出,材料物理专业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如三资一扶、西部计划的人数很少,奔赴西部及基层县市就业的人数也非常少。这要求学院不断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基层就业,以提高就业的分散度。
参考文献:
[1]李国军,宋国梁.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创设问题 活跃课堂下一篇:语篇分析与毕节试验区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