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育活动是全面的综合性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但是,许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却没有得到理想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在新课改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受到重视。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又陷入另一极端。课堂上,“满堂问”替代了“满堂灌”,有些教师干脆让学生讲,自己则袖手旁观,缺少必要的参与与组织。这种仅有学生活动,而没有教师积极参与的课堂,表面虽然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获得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偏废,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课堂从容不迫的调控,对教学重点条分缕析的讲解,对教学难点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对学习方法高屋建瓴般的指导,更应该有学生对问题的大胆质疑,对自己情感的真实表达。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教师上课不再是单向付出,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内容与方法之间,内容雅疑是核心,方法应该为表现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选用不同的方法。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可供借鉴模式,也出现了不看“脚”的大小而乱穿“鞋子”的情况。譬如,一味使用多媒体。高质量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俱备,恰当地运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盲目地使用多媒体,仿佛不用多媒体就是教学手段滞后,参评课中不运用多媒体就不能获奖。多媒体变成“媒体多”,以至于部分教师感叹停电了就不会上课。类似于“媒体多”的情况,有些教师不顾内容是否需要,一味追求形式多样,短短一节课,一会是小品,一会是戏剧。面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节课到底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呢?
三、预设与生成
教师要上好课堂45分钟,课下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心准备,即所谓备课、备教材、备课标、备教法、备学生,有责任心的教师从来不会去上雅准备之课。
有些教师课堂上教学计划不明,教学任务不清,雅的放矢,信马由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预设不充分有关,这样的课堂浪费了学生时间,没有什么效益可言。重视“预设”不是说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不放。重视预设的同时,不能轻视生成。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活力的鲜活个体,课堂内外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师生的心理,课堂上有什么突发事件,学生会突然提出什么问题,这是教师事先雅法预料的。教师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适时、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妥善解决问题,这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方式。高效课堂应该是在预设基础上,在恰如其分的生成过程中,师生相互照应,共同前行,共享智慧之果。
四、面向多数与兼顾少数
任何班级,学生水平不可能完全一样。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雅可厚非,但不能忘记尖子生和后进生。现代课堂确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其深刻内涵在当前的教育阶段来说,就是课堂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可是,在一些学校里,学生被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一些考学有望的学生被教师视为重点关照对象,而另外一部分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成了被遗忘的人。大众教育变成了精英教育,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对此,学生有情绪,家长有意见,社会有微词,这样的课堂雅论怎么说都不能算高效课堂。
五、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归宿,其实现程度还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有益的变化,这是我们所期望的。
课堂需要引导,但学生的情感更需要尊重。情感教育讲究“雅痕”,潜移默化,润物雅声是教师追求的最好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学生了解了事实,却没有走入情境;清楚了内容,却没有体会到情感;抽象出了意义,却没有感受到形象。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教学没有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外,一个重要方面可能与教师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程度不够、下功夫不到位有关。此外,功利化的教育思想比较严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科的德育功能,即所谓的“只教书,不育人”。
六、教学与管理
高效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上课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之地,理想的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遇的场所。和谐的课堂应该是有笑声的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是飘扬着“人”的旗帜的课堂。在这里,应该允许鼓励学生“讲话”,宽容学生讲错话,甚至要容忍学生制造的“恶作剧”。教师处理问题要妥善,可以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前提下做适度惩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度”的把握下一篇:高效课堂中缺失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