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经过“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自主、合作、探究让学习变得多姿多彩。笔者深入初中物理课堂,用心倾听那思维花开的声音,捕捉到一些有趣的教学场景。
案例一:“老师,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不对”
在《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的教学课中。
师:同学们,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伽利略却说“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的正确呢?
(教师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过了一段时间思考后,学生开始踊跃发言。)
生1:亚里士多德是正确的。
生2:伽利略是正确的。
生3:老师,我认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不对。
师:说话可得有依据的,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教师没有马上否定学生的回答,按照教学预设给出正确的观点,而是给学生一个说出想法的机会。)
生3:你看我滑冰,不再用力后还能向前滑一段距离,所以说物体的运动有时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是错误的。但像我们推桌子,你推它就动,不推就不动,又说明运动要靠力来维持,伽利略就是错的了。因此,他俩谁都不对。
…… ……
这个案例中学生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是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而不敢质疑,而是经过思考,敢于批判,用反证法推翻名人的结论。尽管存在考虑不周、认识不深的情况,思维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可这种大胆质疑权威、勇于批判的精神是多么的让人惊喜。有批判就有创新,伽利略就是对名人的观点加以批判,并通过思考和实验推翻错误理论,建立自己的理论的。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权威,而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遇到与教学预设不相符的教学生成时,并不是绝然打断,而是留给学生一个空间,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的批判之花得以绽放,这是多么让人欣喜的事情。
案例二:“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测量课上,教师手拿一枚一元的硬币。
师:我想知道这一枚硬币的直径,有谁能告诉我如何测量?
(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生1:可以把硬币平放,用直尺在上面找出圆周上两点间距离最长的就是直径。
生2:我们可以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按图(用实物展示)上的所示的方法(见附图1)测出来。
生3:我们的跟他的有些相似,也是用直尺和三角板,但有
区别。我们是按图(用实物展示)上的所示的方法(见附图2)等高为直法进行测量的。
师: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和讨论,想出的办法还真是又可行,又多样。
(教师正准备结束这段教学过程,这时,看到一个同学高举着双手。)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把硬币的一点做上一个记号,然后从这点开始在纸上滚一圈,这就是周长,再根据公式C=πD计算出直径来。
师:真是个不错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创新办法。)
…… ……
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测量方法就可以完成任务。但这样教学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因而不会有积极的思考,不会有多种方法的交流、比较,也就不会有多种思维方法之间的碰撞、对话。
案例三:“我猜想,可能还跟接触面积有关”
在教师引出了摩擦力的概念,并让学生把手按到桌面上,感受摩擦力及摩擦力的方向后,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我们知道,谈到一个力,除了方向和作用点,还要谈它的大小,摩擦力也有大小,那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它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我猜可能跟物体重力有关。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想?依据是什么?
生1:因为越重的物体要推动它就越难,要克服摩擦力就越大,所以,我猜,可能与物体重力有关。
生2:我猜可能跟压力有关。刚才我用手按着在桌面推动时,越使劲按,也就是压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生3:我猜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例如,新鞋底上有花纹,摩擦力就大,在冰面上就不打滑;旧鞋上的花纹快磨没了,摩擦力就小了,就打滑。
师:还真是有这种现象呢。
…… ……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评价打断学生的思考,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展露自己的思维。有想象,就有创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渔村船文化”课例开发和利用下一篇:成功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