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接、移、剪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课程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 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一群小学生排队回家,其中男同学 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 +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
(1)把5分成4和l,4和 组成10,10+l=11;
(2)把 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
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雅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亲自感知食品的重量,就能找到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通过购物活动,学生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抱一抱,充分感知l克、l千克,10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离自己这样近,慢慢地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学法指导,引导自主学习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贯彻在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几个环节。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的基础,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解,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该略,什么地方精雕细刻,什么地方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
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强化对基本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对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力的考验。这样,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素养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