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必修课

[复制链接]
查看: 1062|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25 15: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人袁守定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这是说作文灵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写作知识背景的积累。从事过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知道,只靠一学期有限的几节作文课是不能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没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是很难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因此,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必修课,而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在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之后,写作的灵感才会有基础,思维之源才不会枯竭。
  作文指导课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尽管教师把写作的要领教给了学生,可学生仍然是一筹莫展。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学生生活经历简单,生活环境相对闭塞,腹内空空,又不懂得如何去增加内存……虽说这是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但是语文教师不能因此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掉,问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缺乏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方法这种意识。因此,教师一定要有一套详尽的指导学生积累的计划。积累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对待这一任务,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坚持不懈,学生也就不会对积累这一任务等闲视之,久而久之,积累就会成为习惯,在作文时也就不会山穷水尽了。
  那么具体怎样操作,笔者建议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做到有的放矢,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一、课内积累
  笔者认为,学生写作畏难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积累受年龄和环境限制,不够丰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课本,其实课本就是一个素材库。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学会运用,课本中的素材是很丰富的。选入教材的范文,不但给学生以丰实的知识,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些范文用词精当,语句凝练,富有韵味,许多名篇都给学生以语言美的熏陶,为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提供了典范。针对课本的这一特点,应该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课文中见到的常规的词语、成语、名句、古诗、文言文,摘抄背诵写得好的、或有启发性的句子或段落,以便以后遇到相同主题的文章可以信手拈来。
  例如,表达宝国宝民的主题,就可以用屈原的《离骚》、杜甫的《登高》、陆游的《书愤》等作品中的语句来证明;表达自强不息的主题,就可以用《勾践灭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篇章来证明;歌咏山水的,可以用《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山居秋暝》、《石头城》等篇中语句来证明。例子很多,不以凡举。
  再者,课文中的某些人物或作者本身就可以作为论据材料。例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一故事就可以作为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论据;苏轼的“夜以孤舟临绝壁之下”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王安石游褒禅山对“碑文漫灭”的感慨可用来证明深思慎取的主题;而屈原、贾谊、李商隐的人生就可以用来作为怀才不遇,宝国宝民的论据;李白、苏轼的人生就可以用来证明乐观、旷达的主题。总之,把握并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认真分析、发挥想象和联想,融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在考场上写出动人的篇章也非难事。
  二、课外积累
  生活是作文之源,因此必须重视课外积累。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阅读摘抄。教师可以规定每周摘抄3篇左右的文段,并加以点评。读书的目录教师可以推荐,如中国古典名著、外国著名短篇小说、经典的散文、戏剧、诗歌等。也可以考虑学生作息时间,如在周末、月末或寒暑假,布置上网、到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网址和要查阅的书名、报刊、杂志等。
  2.明确主题,师生共同完成。限定一个主题,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相应的素材,大家齐动手,挑出一些精典的新题材,在放长假时多设几个主题,找出一些新颖的材料。回来后由同学教师共同整理印发给大家,这样大家可以资源共享,会迅速提高素材的积累。
  3.积累新颖的时事素材。在批作文时会发现,很多同学道理可以说明白,但是说理苍白。事实胜于雄辩,没有典型的事例论据,也没有新颖的材料论据,又怎能让人心服口服呢?一篇缺少论据的文章,肯定是一篇缺少说服力的文章。再者,有了事例论据,但是很多是雷同的,千篇一面,选材范围极其狭窄,很少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积累一些新颖的素材以备用。
  4.注意技法上的学习。让学生写点评,教师可找一些精彩范文,印发给同学,共同探讨得失。
  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的文章并非偶得,偶然之中必有必然,只有妙手才能得之。妙手,是指良好写作功底的人,厚积才能博发。厚实的土地,才能盛开绚丽的花朵;雅垠的大海,才会出现巨浪喷雪的惊世美景。只有在积累之后,司马迁方可写出光照尘寰《史记》;只有在积累之后,李白方可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教师现在需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博闻强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淀和内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多读书,多积累,“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只有这样,面对作文方可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巧妙运用信息技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课本中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5 15: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