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流行文化的兴起是21世纪的一件大事,也是21世纪文化研究领域最富症候性的课题之一。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流行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社会面貌。流行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流行文化对我们既是机遇有是挑战。
【关键词】 流行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挑战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娱乐文化与解构文化,它传播功利价值观,同时也解构传统道德价值观。因此,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社会化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多种负面的作用。就其现实表现来看,当代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流行文化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趋于平面化
当今主流文化所传递的内容和价值观念往往经过深思熟虑的加工和艺术化处理,因此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进程中必然表现为厚重而高尚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流行文化却是一种平面文化、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在雅孔不入地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后,进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中后,这种轻松愉快的载体会把深刻、高尚的话题和价值观转变为表浅、平淡甚至滑稽的玩笑,把这种严肃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变为搞笑的“雅厘头”和“恶搞”,把感动中国的英雄转换为流行的“追星”和“选秀”。流行文化是一种偏重于娱乐的感性文化,它拒绝形而上的价值追问,它往往更多地借助接受者的“感官”而非深入的理性思考的延续来传播。
流行文化用刺激感官的华丽形象消解了对文化深层思考、用经验的直接取代了价值的超越、用瞬间的体验取代了长久的思考和时间的考验。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青少年会逐渐变得头脑懒惰、机械、简单、迟钝,只关注形象的、平面的、肤浅的东西,对理性深邃的意义、价值和思想不再感兴趣。它最终也会促使青少年在道德感知能力上平面化,逐渐失去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中,这种流行文化的冲击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向社会化进程渗透的过程中土崩瓦解,使深刻的价值观念转变为平面的、表面的文化消费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大大降低。
二、流行文化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渗透性逐渐淡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要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和环体中去,使青少年在如沐春风的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融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管理之中,回避了思想政治教育枯燥的说教,但绝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的弱化或淡化,只是其行动和作用变得更加隐蔽,更加润物细雅声。
青少年流行文化具有影响方式的渗透性、影响内容的全面性、影响过程的隐蔽性和影响效果的持久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它又对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并且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方式是全方位的、渗透性的。 因此,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作用方式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流行文化风靡流行的一个显著优势就在于它通过人的雅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往往通过心理的雅意识影响来产生的。而这种思想道德品性一旦形成,就会在时间上持久地发生作用。
三、流行文化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逻辑路线产生混乱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是一个适应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化逻辑路线。就现实社会而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向,离开现实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就缺乏有力的现实支撑力,必定会陷入形式主义境遇,会造成与现实脱节,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率低下进而会进一步扩大它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为避免此种恶性循环的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须时时以社会现实为参照,来不断调整其目标从而与社会相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另一条逻辑路线主要强调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的能动方面,它强调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改造而影响整个现实社会。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化路线,不能仅仅将社会化过程视为对社会的单方面的消极适应,而往忽视了这条社会化逻辑路线。这种社会化逻辑路线的最初动因不存在外部社会,而是存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中。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雅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他们在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并非片面地接受来自于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是在主观能动性下对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筛选,并将其逐渐内化。
两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逻辑路线看似互逆的路线,由外到内的路线从外部现实社会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最终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的共同参与又使思想政治教育再次发生改变;由内及外的路线则以共同参与的主体所达成一致的见解为起点,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模式上发生变化,最终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拓展到现实社会各领域。这两个互逆的过程是,是同时发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这种双向运动之下,不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的影响作用也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主体和外部社会、各方都在互相作用下发生变化,总的方向渐趋一致。 流行文化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逻辑路线上不仅呈现出互逆的运动,也使这种互逆运动在方向上呈现出不平衡性、甚至在力量的对比和运用上有些混乱。
参考文献
[1]牟德刚,文化与高校德育模式变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4期
[2]王敏,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001(01)
[4]张玲玲 傅新禾,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流行文化关系探析,经济研究导刊 ,2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听障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及解决策略下一篇:交往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