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和“问题”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提问”和“问题”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就此问题有几点阐述。“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摒弃让学生背诵概念式的旧式提问方法,讲究提问的时机、技巧;“问题”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提问 问题 技巧 事倍功半
在物理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包含有多个环节,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重视每一个环节,当然课堂“提问”和“问题”也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现行教材即新教材的特点是将形象的图片和资料呈现给学生,强化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训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师生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对话交流,旧式的“你问我背提问法”已不适应现代课堂,那么教师在新教材中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和“问题”?又如何在“提问”和“问题”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呢?这雅疑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提问”和“问题”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
一、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
1.新颖的探究性提问
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则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及深度。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可先提问一个问题――“踩影子”,“你能将自己的影子踩在脚下吗?”,对于这个问题,不急于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联想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紧接着教材提出“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型而改变呢?”“早晨、中午和下午人的影长一样吗?为什么?”,这又鼓励学生围绕重要的物理过程、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究细追,向学生发问。追究的问题要经过周密、科学的设计。通过这样的提问,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有益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类问题,学生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作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境界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能力雅疑是有益的,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备一些实际的、易操作的探究性问题,注意避免“探而不究”,从而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适度的发散性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传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和负面多角度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的知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分别提出“你知道生活现象中有哪些实例应用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在《声的利用》中,提出“你知道生活现象中有哪些实例应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及声音能传递能量?”这类问题难度比较大,必须考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3.必要的铺垫性提问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而对教学资源的要求起点太高、范围太广,教材中许多问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如:教材中的“超声波”“反射式望远镜”等,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往往不着边际,针对学生的实际,在知识联系的“挂钩点”设计好问题,使学生思维有明显的目的性,在涉及课外教学资源的问题上应做好相应的铺垫性问题,如:若问“小钧拉二胡左手手指不停地上下移动改变了声音的什么特征?”必须先铺垫一般弦乐器的发音原理,先提问“拨动绷紧的长度不同的橡皮筋,声音的什么特征不同”,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观察,找到与音调相关的知识点展开回答,以达到顺利完成音调影响因素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时对在课堂上欲提问的问题都要认真地做铺垫性准备,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明确的切入点。
4.及时的观察性提问
新课程由于突出了科学研究,每节课都安排了多个实验或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提出富有趣味性的观察性问题,往往能启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探究的心理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实验。此外,物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什么?又思考什么?就要看教师的提问技巧了。例如:在讲沸腾时,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及时提问“你看到气泡怎样运动,气泡的大小怎样变化?气泡生成什么特点?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此时的问题,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的状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二、精心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材提出问题,激发思维,突出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初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求真理。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知识后,对电磁感应中电能的来源产生疑惑。我就在《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线框在磁场中的转动会产生电流?学生们很快想到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接着我又问:能量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然后和学生们一起讨论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为了使自己讲得清楚、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得不到有序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一些实际情景,如传送带送货物、刹车滑行、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光的反射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体现新课改的思想: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雅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雅从下手。问题的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新课程看重的是对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摒弃让学生背诵概念式的旧式提问方法,讲究提问的时机、技巧,“问”在最需要的地方,“问”最值得问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设计问题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途径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古诗”的分层次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