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呢?下面谈谈对这方面的尝试。
一、面向全体,共同提高
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点燃儿童心灵中“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教师如能保护这点火花,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充满生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尖子学生吃饱,中差学生吃好,获得全体学生提高。例如,对于同一个语段的分析我们教师可以请分析较差的学生朗读,中等的学生谈分层、理解层意,尖子生谈与之相联系的课外相关的知识及模仿表达练习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避免因缺乏自信心而致掉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并使其天资、兴趣、爱好、特长等能充分地发挥,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二、师生互动
实践证明,学生的参与面越广,参与兴趣越浓,学生的思维越活跃,就越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阅读题:(1)找出文章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在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2)找出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3)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再联系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只用一课时,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三、生生互动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激励学生进取、探索,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它还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辩论上。语文学习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阅读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层次:感知语言―理解意蕴―体验美感。充分利用这几个环节,使师生互动起来。通过多角度的探讨,唤醒学生的怜悯之心,激活他们的同情之心,升华他们的友爱之心,滋润他们的善良之心,就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传承过程中浸润着人类博大情感的熏陶,这正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师生的交流,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使教学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维互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差异教学”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初三语文复习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