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日渐为学生所遗忘。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因此,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学生 感恩教育
【Abstract】Gratitude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which is going to be forgotten by the studen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high skills, and talent 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modernization, so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gratitude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causes of the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gratitude education ,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it.
【Key words】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gratitude education
一、感恩、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帮助在心里产生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
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需要点拨和引导,通过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形成的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与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讲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即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其成因
五年制高职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过渡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而社会又处于转型阶段,多种价值观并存,使他们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感恩教育对高职学生至关重要,但高职感恩教育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遵守校规校纪等等。学生在校园里,随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迟到、早退、旷课、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消费观念方面。表现为不少学生盲目攀比、超前消费、荒芜学业、不求上进,丝毫体察不到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更认识不到父母、学校和社会给予自己的温情,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并且认为这种索取是理所当然的。
(三)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主动为他人着想,不懂换位思考,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缺乏感激之情,把父母的付出和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很少愿意反省自己,缺乏宽容与谅解、尊重与互爱之心。
(四)对社会的态度方面。表现为一味地埋怨学校和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他们只知道根据个人的需要提出质疑和不满,根本没有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愿认真审视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形成这种感恩教育现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为:
(一)家庭教育的失衡:父母对孩子过度娇宠和溺爱,弱化了感恩教育。目前高职在校生大部分为“90后”,许多父母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没有按照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要求去培养子女,而是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从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的爱和自己生活的艰辛,从不要求子女回报。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助长了其依赖心理和寄生思想。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学校作为学生主要学习场所,理应承担起对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责任。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升学和就业,忽视感恩教育。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经济进入转型阶段,人的价值理念多样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道德缺失,信仰发生危机。当代高职生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感恩意识的缺失,更不懂得如何表达对父母、亲朋、教师以及社会的感激之情。
(四)自我教育的淡薄:当代高职生自我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相反,他们对自身却缺乏反省,理不清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未思考过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三、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营造感恩环境。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感恩环境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往往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积淀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博大的感恩环境将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感恩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要充分协调和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建立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教育和导向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
首先,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子女能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热爱家庭、珍惜生活、感恩生活。其次,学校环境。学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教师的培育,感谢同学的帮助,感谢社会的支持等等。再次,社会环境。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使他们心存感恩,感谢社会。
(二)深化感恩教育内容。
五年制高职学生处于个性的全面塑造期,在他们的心里有自己的一套价值和是非标准,所以,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合理而且有震撼力的感恩教育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学识层次等特点的感恩教育方式。同时,我们还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因材施教,有侧重有方法地进行感恩教育和心理疏导。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自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其次,感恩教育需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学生受年龄、知识、心理素质 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对感恩教育有各自的理解,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因此,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在低年级阶段,感恩教育的重点可以围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激恩人。在高年级阶段,可以开展奉献爱心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三)拓展感恩教育途径。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感恩教育途径,将感恩教育有效地贯穿、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高职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专业、学科的教学之中。引导其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和教师给予的智慧都是恩情,使其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自觉自发的“感恩”行为。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是加强和改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算感恩账、感恩图片征集展览、感恩征文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感受家庭、教师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并且真诚、自然、亲切地将感恩之心表达出来。
最后,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教师自身在学识、人格品质上要做高职学生的楷模,感恩教育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与高职学生交朋友,达到“润物细雅声”的效果。
高职学生感恩之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引导,需要外在教育因素的激发与催化。通过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效果,从而构建人情味更浓的和谐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下一篇:利用英语录音,有效促进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