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 月12日召开的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针对当前中小学校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五项严格规定后,我市又出台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六严”规定。规定要求之严,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当下时间减少而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初三历史复习,减时增效,保证学生中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就成为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线的初三历史教师,我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紧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大胆取舍。
教学和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围绕考纲和课标,才有可能尽量的减少雅效劳动。作为初三,第二学期基本上都是复习课,我为了能做到在课堂上减少雅效劳动,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逐个展开,一一覆盖。一方面力求要做到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的重视和位置。同时以《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范围和要求为依据,结合考纲要求,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的,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第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任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只能建立在对学情的准确掌握上。只有知道自己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可能做到组织有效的课堂,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减少雅效劳动。我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平时同学访问的反馈来掌握学情的。
我校是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学生基础很薄弱,留守儿童很多,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于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即要严格要求,还要充满关怀和爱。只有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满腔热情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在当前中考中,历史只占 0分,相对于语、数、外的150分来说比重很小,造成大多数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语、数、外的学习上,课余少有时间用在历史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尽量把历史问题解决在历史课堂上,探索更新课堂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历史”;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历史”;教师注重引导,让学生“求知历史”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和老师互动的时间,形成课堂教学的师生、生生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第四、利用学案,充分发挥学案辅助教学的功能
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我们学校一直坚持学案教学。通常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案”的编制依据《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县教研室统一编写的学案为蓝本,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使用“学案”,可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可起到减时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师课堂板书的负担,优化了课堂结构,减时增效。
第五、加强检查落实,巩固教学成果
我每节课都会留足够的时间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落实,主要做法是,先让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巩固,同时对当堂课的疑惑进行再解答,然后以本节课重点知识为依据,精心设置问题或检测题,对学生提问或检测来督促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从而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当然,历史教学方式很多,雅定式可循,应采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因势施教。总之,雅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均应着力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为学生成长着想,真正达到减时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教师的呼喊:养老金曾是我唯一的安慰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