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本文在课题开设中,让课堂教学的艺术从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课题; 数学; 课堂教学;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 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3315(2011)11-094-001
教学是一门艺术,让课堂教学的艺术从揭示课题开始。
一、课始揭示课题,直奔教学目标
在新授课的第二课时,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的情况下直接揭示课题简洁明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著名特级教师夏青峰教学《分数的意义》新课开始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咱们今天要学《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家原来学过吗?”“那好,把你所知道的分数知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分享,好吗?”(生:分数有分子、分母、分数线),“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纷纷举手)。
像这样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直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把你所知道的旧知识说出来,大家共同回忆复习,然后开始新知识的教学,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一个自尊、自信的学习氛围,其中自有一份境界。开门见山式揭示课题,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教学的针对性强,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授之后揭示课题,体现自然贴切
有的课从谈话导入到新授可以一气呵成,在新授之后揭示课题。
苏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老师谈话之后引导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个圆里的涂色部分,再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初步感知分数的相等;接着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二分之一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让学生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在小组里交流;从上面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学生逐步发现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后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十分自然贴切。
三、分层揭示课题,适应知识的逐步构建
有的课题表达的语句较长,由几个并列的中心词语组成。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分步揭示课题。这种,完整的课题揭示分几次完成的渐进过程,更能体现出知识的递进性与层次性,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构建。
如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就要分计数单位、数位顺序两个层次。先研究例3:让学生看图涂色表示0. 和0.0 ,思考“0. 里面有几个0.1,0.0 里面有几个0.01”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单位0.1和0.01;再让学生讨论“1里面有几个0.1?0.1里面有几个0.01?”初步认识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然后思考“有没有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你能再说出一些吗?”学生说教师板书:千分之一(0.001)、万分之一(0.0001)……)最后小结:“今天学习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板书第一层次的课题:小数的计数单位。接着研究例4:先让学生读题,写数344.125,说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再思考:“这个数占有哪些数位,每一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让学生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最后全班展示交流,老师小结:“这就是小数的数位顺序。”板书第二层次的课题:“数位顺序”。
有层次地揭示课题,会使学生获得同步的学习认知,有利于启迪思维,实现认知建构。
四、课尾小结揭示,循序渐进
在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多而散,并且联系紧密,不便于作出时间上的分隔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尾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用画龙点睛的方式揭示课题。
如,教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时,先复习铺垫:“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用了哪两种方法?”然后研究例1:(出示两组图形):“老师带来了两组图形,哪些图形的面积好算些?”(学生都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好算些)“请大家比一比,每组的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吗?”(学生交流:通过剪、移、拼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接着研究例2:“老师有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把它转化成规则图形吗?动手试试看!”(出示探究提示,学生操作、讨论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种量的关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后)引导:“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随着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尾,学生已初步理解、掌握新知,通过各种形式的师生小结,在巩固和强化重点、难点中板书课题,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水到渠成,好似点石成金,融知识性、艺术性与科学性为一体。
五、借助媒体揭示,体现直观、趣味
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借助物化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挂图等来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给学生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看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是怎样揭示课题的。(在黑板上贴出一张计算器图片)“认识这个吗?”“认识!计算器。”“是啊,地球人都知道。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吗?”“售货员那里。”“商店,买东西的地方。”“会计那里。”“我家里有。”……(华老师抬起手腕)“我这个手表上也有。能说得尽吗?”“说不尽。”“在我们的身边计算器是雅处不在的,那么……(老师的话停住了,开始板书并和黑板上的图片组成一句话:‘会用计算器吗?’)”。在老师板书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在随着老师的每一个笔画猜测着老师要写的字,然后老师说:“问问自己。”学生齐声问:“我会用计算器吗?”“会吗?”学生自信的回答:“会!”“真的会吗?”“真的会!”“那我要下岗了,都会啊?那行,我考考你们。”
华老师揭示课题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和学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放飞心灵的天空。动静结合,心声相融,老师板书时的“静”,雅声胜有声。
揭示课题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把揭示课题纳入教学过程,把揭示课题烙上“人”的印迹,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给课堂染上人性的、艺术的色彩,才能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
参考文献:
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