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的理论评述与视角转向

[复制链接]
查看: 924|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28 1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健康发展、顺利实现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研究中一个经常被重视的领域。本文关注于目前青少年社会支持的前沿研究,尝试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炼,特别是总结了当前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的理论与范式,并注意到研究视角的重要转向,希望能为青少年社会支持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支持;理论评述;视角转向
  
  一、导论
  
  青少年正处在社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各方面的发展都尚未完全成熟,是一个经常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群体,如何积极有效促进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雅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青少年群体的研究都浩如烟海,而这其中,对于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研究又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如街头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单亲家庭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等,对于这些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如果不能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那么他们往往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影响其个人发展,也事关社会的和谐。
  基于此,西方社会庞大的福利机构和社会组织把特殊青少年群体作为他们社会工作事业的重要服务对象做出了许多专业性的介入。在中国,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加快,青少年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从政府机构到学术界也都做了大量务实的努力,以引导和帮助特殊青少年群体健康、和谐地发展。对这些已有的研究进行必要的梳理对于构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雅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方面的研究可谓迫在眉睫。
  
  二、理论回顾与评述
  
  对于社会支持,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个人应对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的角度出发,此后研究的领域和内容逐步扩大。在首要的概念厘清的工作中,以往的研究者多是从人际互动、社会整合、社会交换、生态系统等角度出发对社会支持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而对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相关界定就更加复杂了,这其中加入了诸多反映青少年群体特征的因素。一一回顾这些不同的界定和研究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作,综合已有的文献,考察其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把学者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即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指的是青少年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从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等获得的及时、持续性的支持,这些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讯息性支持等。
  从获得支持的途径上看,一般的研究都会把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分为正式的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的支持系统,前者指的是来自正式社会组织的支持,如政府机构、社区、学校等,后者主要是指来自非正式组织,即个人社会生活网络的支持,如家人、亲属、朋友等的支持。目前对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多是从非正式支持的角度出发的,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日常与父母、亲属、朋友的接触机会比较多,接触时间比较长,获得的支持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社区等作为一个组织,其对于青少年群体的支持不易显现、不易观察有关。
  社会学的研究都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文献回顾显示,对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学者们比较集中探讨的理论内容主要有生态系统理论、依附理论、社会发展模型、社会失范理论等。这些理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青少年问题的工具,也是指导我们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
  1、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又称“社会生态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并非独立于他的系统,而是与他有关的外在环境和外在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或行为,需要同时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系统,如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社会等,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也会给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在分析青少年社会支持状况时,这些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2、依附理论。Ainsworth曾引述2,“人类的依附行为存在于每一个人生阶段,由出生后开始,至死方休。”。理论指出,青少年时期与重要他人的联系会对人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研究还显示,虽然青少年时期已经和同龄群体和其他重要个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但若能继续维持与父母稳定而良好的关系,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正面的裨益。
  3、社会发展模型。该模型指出,少年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必定会从环境中学会亲社会或反社会的行为,若少年儿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较强的联系,便较容易学会亲社会的行为,反之在成长中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与父母、朋友、老师和其他健康成人建立良好的联系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4、社会失范理论。该理论又被称为规范失调理论,最早由莫顿提出,在研究越轨青少年问题时经常被引用,由于他们未能获得社会认可的合法途径及方法,获取社会追求的目标时,就会容易选择以越轨行为、违规或违法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将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纵观这些理论,对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的研究都与青少年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联,如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社会环境等,相关理论的解释也是以此作为立足点的,即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外部各个系统的有效支持,青少年各类问题的产生与周围某些支持系统的缺失有关,以此为依据来解释一些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有较好的解释力。但另一方面,这些理论似乎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特质、能力(如抗逆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在进行青少年社会支持与自身发展的研究时,关注提高青少年个人的能力、素质和改变环境中的负面与阻碍因素同样重要,二者不可或缺,从亲子关系、与朋辈群体的关系、与学校老师的关系、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出发,构建起完整、有效的支持系统,并着力提高青少年自身的素质、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拥有把握这些支持的素质和能力,如此,将外部的多元支持和内在的自身力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走出迷茫、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三、现有研究及其视角转向
  
  目前内地对于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上,如犯罪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青少年、失业社区青少年、偏差行为青少年的研究,这些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他们获得社会支持的类型、来源、有效性以及面临的困境、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侧重探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现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在研究的方法上,一方面是定性的深度访谈、个案研究,如沈黎、胡如意对上海某失业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研究,就是通过对8名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的形式获得这个群体社会支持和社会融入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定量的调查研究,如赵景欣等对于河南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研究,他们选取了400余名留守青少年,采用社会支持问卷的形式,设计了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陪伴、肯定价值和亲密感5 个维度。在一个5点量尺上(1“从不”到5“几乎总是”) ,让儿童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最后对5个维度一致性的信度系数进行研究。总体来看,虽然研究者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两个路径展开的。
  在研究的视角上,以往对于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一般集中于预防模式,即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青少年解决当前面临问题的解决,解决自身的行为问题等。随着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对青少年群体问题的研究视角也发生了变化,即认为“青少年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而是有待发掘的资产”,基于这样的理念,研究者们认为,聚焦于发展青少年的能力和潜质比强调他们的问题更为有效。香港推行的“青少年正面发展计划”正是这种研究视角转变的范例,根据《“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概念架构和课程设计手册》的表述,该计划的特点主要有:(1)强调青少年的全人发展,而不是处理单一的青少年问题;(2)赞成“没有问题不等于有足够的预备”的信念;(3)强调人在环境中的观点;(4)着重青少年如何成长、学习以及改变的发展模式。该项计划的实施在香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种体现人文关怀的视角和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这一研究视角的转变对我们今后的青少年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还以“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为例,研究者从促进青少年资产发展的理念出发,提出了15个关键性的构念以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自我认知、建立有效的家庭支持、学校支持、朋辈支持和社会环境支持,这15个构念是: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社交能力、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采取行动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我效能感、亲社会规范、抗逆能力、自决能力、心灵素质以及明确及正面的身份。并且针对这15个构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培训课程,使得专注于青少年发展资产的研究模式由理论走向了实践。
  四、反思与启示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离不开有效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对于特殊青少年来说,有效地社会支持对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显得更加重要。如何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这是摆在社会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学一直以来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把青少年特别是特殊青少年看作是“尚待挖掘的资源而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将外部的多元支持和内在的自身力量结合起来,树立促进青少年正面发展的理念,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走出迷茫、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对于青少年特别是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的研究和干预体系已经逐步构建起来,西方国家和香港地区做的已经比较完善,一些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鉴性,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思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需要我们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特殊青少年群体)社会支持的本土化研究,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所应具有的精神,也是社会科学“经世致用”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Ainsworth MD.Attachments and other affectional bonds across the lifecycle.in:ParkCM,Joan SH,MarriesP,editors.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ycle.London:The Tavistock Instiure of Medical Psychology;1991
  [2]石丹理、马庆强《“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概念构架及课程设计手册》学林出版社2001年1月
  [3]香港青年协会、上海市青年联合会 《预防犯罪与青年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4]沈黎、胡如意 “浅析失业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 年 01期
  [5]沈黎、汪光珩“青少年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 年 03期
  [ ]赵景欣等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年第1期
  本文是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支持研究――以雅锡市北塘区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下一篇:加强学习 提升能力 更好履行职责使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8 1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1

帖子

53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12
发表于 2022-3-12 17: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网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7

帖子

54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56
发表于 2022-3-12 18: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体化电大平台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