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复制链接]
查看: 947|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8-28 21: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方方面面都要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教育的模式也必须随着教育的改革进行转型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教育转型;教育模式;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诸国之间的竞争从更深的层面上看,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谁培养了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有力量战胜对手。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由传统教育向高层次现代教育转型。我国的教育转型从九十年代初就如火如荼的进行,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不仅仅表现为学生数量的增多,而是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随之发生深刻变。但是由于教育模式的转变相对滞后,以至出现了困扰整个社会的悖论: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直线上升,一次就业率非常低。另一方面,企业却一“技”难求,遇到合适人才难寻的尴尬与雅奈。它折射出来的是―――现行教育系统所能承载的培养内容与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目标人才规格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导致这些问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是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边缘模糊,教育模式的转变没有跟上脚步,不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传统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知识传授型的,受教育者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的主要职能是继承人类以前获得的知识,其教育取向主要是过去的历史,而不是远久的未来,教育形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被动性。这种应试教育脱离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抑制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爆炸式增长,人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的新时代, 已越来越不适用。那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教育,往往把学生教育成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大多是非创造型人才,不利于教育对象创造力的发挥。著名的华裔科学家丘成桐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高是一种可怕的自我麻醉,凭我接触到的学生,最优秀的清华北大的学生质量也雅法和其他国家大学生相比。”应试教育对中国教育造成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考试至上,智育至上,把人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道德教育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素质教育就是要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给以合适的教育,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吕行伟同志曾形象的描述:“有体雅智是次品,有智雅体是废品,有智有体雅德是危险品。”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根本目的, 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的能力。必须以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作为标准来评价大学生的质量和学校的教育效果。
  
  二、 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
  
  精英教育就是把教育的重点放到高等教育上,基础教育采用重点学校制度,也就是说筛选少数的尖子,送到大学去深造,也称为“尖子教育”,结果是使大多数人称为牺牲品。精英教育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高层政府和学术研究服务,为政府实现国家发展计划培养高尖端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模式以培养各种专家的精英教育为主要目标,建立了单一的过分强化专业教育的“专才型”人才培养体系。它人为地将知识分科,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而其他学科知识涉及较少,且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这种教育模式在过去生产力比较落后,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门人才的背景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才型”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等都要发生根本的变化。首先是培养目标多元化,由于学生人数骤增,学生求学目的、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高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高等学府不再是象牙塔,它将是越来越多的人受教育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以前的精英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学校培养不同的人才,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原来单一的精英教育模式显然已不适应。也就是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打破旧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一个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
  
  三、 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型
  
  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它往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缺乏充分的面向世界的内容。教育对象所接受的主要内容是本民族的文化,对世界或其它民族的文化了解较少;它对各类学科或专业的界定非常明确,有片面性、僵化性的倾向;它主要是学校式教育, 面向社会的内容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终身教育体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教育首先要为本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成为培养本国急需人才的摇篮.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必须本土化,为本国服务。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人类已经共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加强,他们都需要扩大交流、增进了解达成共识,都需要共同努力,采取一致行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教育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也必然要实现国际化,打破各国教育封闭的局面,实现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开放性教育已经被达成共识。因而作为高层次现代教育,要在继续履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能基础上,不断增强传播和交流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职能,并不断增加一些关于全球性问题的教育内容。教育要在坚持本国特色的前提下,要本土与国际并举,实现从传统封闭
  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的转型。
  
  四、 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
  
  传统教育都是以学校教育,阶段性教育为主,但是由于学校的一次性教育不可能给予受教育者终身享用的知识,加之职业和劳动的变化、社会的变化、自由时间的增多等因素的复合作用,人们势必产生终身教育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学科、新知识体系层出不穷,固守某一时期所学的知识必然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潮流,而且这种学习并不是在工作岗位就能加以解决的。因此,专业教育必然贯穿人的一生,即发展成为一种终生教育,而不是把毕业作为一个阶段。
  终身教育不等于学校教育,但又不排斥学校教育,而是把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它可以看作是学校教育在时间上以及职能上的延伸,其宗旨是通过不断的教育使人在价值观念、科技知识、工作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必然要发生的变化,并与之保持同步,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终身教育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国教育学家郎格郎(P.Lengrand)认为: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重点不能再放在刻板的内容上,“它必须着眼于理解的能力、吸收和分析的能力、把学得的知识加以条理化的能力、应付裕如地处理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之间关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协调专业训练和学识广博的能力。”朗格朗还认为,在终身教育的条件下,要用方法来武装人们,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整个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这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高等教育的着力点:教育模式的转型[J]. 东南学术,2008.1
  [2]李桃,赵岩.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转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范彩娥.教育转型刍议.吉林教育科学[J].1998.5
  
  作者简介:陈勇(19 9--),男,北京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教材管理工作责任编辑:王轶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实验教学实践改革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强化及其素质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8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94

帖子

53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91
发表于 2022-3-12 17: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58

帖子

54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87
发表于 2022-3-13 02: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