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41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120(2010)11 - 13 - 11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年收治入院的1385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结论 健康教育应引起重视,匹配相应的工作计划,不断更新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护理质量、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妇产科;健康教育;内容;方式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1]。实施健康教育是为了让病人掌握自护技巧和预防保健知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的目的。本文着重从产科护理健康教育的进展情况来看产科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临床资料
孕产妇收治情况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孕产妇1385例,年龄20~35岁,平均21.5岁,孕周24~41周,平均31+1±2.32周,分娩总数1 2例。其中剖宫产 23例,占45%。
2 健康教育内容、方式
2.1 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等内容的介绍等。孕妇入院后由主管护士发放入院须知并进行详细讲解,以消除孕妇紧张不安的心理,尽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
2.2 孕期的健康教育孕妇学校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2]。孕妇免费接受妇产科医生关于孕期生理卫生、饮食营养、胎教、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产科、妇保门诊科室设有宣传栏、版面并发放宣传手册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
2.3 产前的健康教育针对孕妇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理特点,采用交谈、角色扮演、咨询等方式逐一解除她们的思想顾虑,指导孕产妇做好母胎的自我监护,正确指导胎动自测,同时,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
2.4 产时的健康指导孕产妇进入分娩室时可由责任护士陪伴,开展“一对一”的教育,并录制了配有轻音乐的助产知识的录音带,在产妇情绪稳定听取,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同时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开设了导乐分娩,允许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2.5 产后的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应对产妇产后的身心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妇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后正确指导和讲解产后健康知识及运动。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产后第2天开始[3]。并通过宣传画册、电视录像、工休座谈会等形式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有关知识告诉所有的产妇及家属,由责任护士手把手教会产妇喂养技巧、新生儿洗浴抚触正确手法。
2. 出院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导母乳喂养、产后保健与用药指导知识等。由管床医生、责任护士宣教产妇出院后的产褥期保健知识,告知产后 周母婴到医院复查。并发放出院卡片、健康教育处方,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拨打24小时母乳喂养热线电话。
3 效果评价
3.1 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识水平、知晓率,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意识,而且还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从而使并发症减少,自然分娩率上升。
3.2 改善了护患关系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增进了护患间的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同时增强了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多有医患成为朋友关系长期保持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3.3 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和护理好孕产妇及随时都会有变化的新生儿,也只有护理人员自己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随时准确解答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我院护士们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有关书籍、参加专题培训护、理查房等,不断更新知识,真正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实现。
总之,在产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得到了健康知识和实现保持健康状况的愿望。同时也是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住院病人从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教育。我院实施整体护理,开展健康教育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学习,掌握实施健康教育的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管理机制,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姚五娟.运用护理等程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 -5 1.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8.
[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让学生走上讲台下一篇:浅谈学校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