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120(2010)11 - 124 - 02
【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保持“四个一致”即:课程设置与护理岗位需要一致;校内实训室与医院工作环境一致;专业教师校内实训带教与医院护士操作标准一致;学生在校获取的资格证与将来工作的上岗证保持一致。近几年我们通过对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发挥了职业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护理教学;能力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的迫切要求,我国传统的护理教学观念,模式及其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更好地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培养新型护理人才,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输入和能力输出,加快调整课程设置,增强临床师资力量,加强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护理人才。
1 方 法
1.1 课程设置与护理岗位需要一致
1.1.1 课程设置的意义传统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学时数少,特别是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极少[1]。二是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其他学科支持和配合力度不够。三是缺乏市场认证,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以上三个原因,成为阻碍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所以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1.1.2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适应护理行业发展,体现现代护理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2],体现人文关怀,满足社会需要,课证融合的新课程体系。
1.1.3 课程设置的方法课程体系总体分为基础、专业、人文、临床综合实践、选修五个模块,针对具有整体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多功能制护理服务,同时为了适应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然需要,我们增设并加强了人文学科的内容,增加了社区护理,精神科护理,老年护理,心理护理等课程的课时数,特别增加了社区调查和临床见习的课时此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门课程。另外,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使学生在构架知识结构时有更多的自主权。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广泛征求医院专家意见,经过不断修改取得了专家的认可[3]。
1.2 校内实训室与医院工作环境一致
1.2.1 校内实训意的建设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校内实训建设,扩大实训室规模,规范实训室规章制度。多方面改善教学备件,更新实训室设备,建立健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1]。护理示教、实训、临床护理专科护理新技术,临床护理员资格认证和重症监护等都可在实训室完成。
1.2.2 实施性实训计划•实训手册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并广泛征求医院专家意见,我们编写制定了高职教育的护理专业课程实训计划、《临床护理操作实训手册》每个实训项目和环节都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训练要求,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临床实习需要的知识,缩短了课堂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距离促进了教学与临床的衔接。
1.2.3 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教授,示教、示范、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问题式教学等,以情景教学为例:护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是一种情境设置下的护患角色体验。要求在课前评估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多课程的知识,设置与本次技能训练相关的情境,如“静脉输液”技能训练课,教师设置的情境为“阑尾炎手术病人”, 除要求完成静脉输液的技能操作外,还要求学生完成入院患者的护理,术前教育,术后护理等,每项操作过程中必须运用沟通技巧,完成操作前的解释,操作中指导和操作后的嘱咐。最后“患者”和教师、学生对“护士”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情境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能力。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语言表情上充分表达出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融激情于讲授之中,以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1.3 专业教师校内实训带教与医院护士操作标准一致
1.3.1 加强师资队伍健设专业教师校内实训带教与医院护士操作标准一致,是避免护理教育和临床脱节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教师的能力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专业技术能力低,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4]。要提高教师素质,其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实践理念,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实用技术操作能力,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由片面要求高学历向要求高技能转变。要求定期到医院实践学习,进行理论、学术、技术上的交流。给教师创造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专业教师每年组队(学生)参加医院举办的岗位竞赛活动并参与竞赛的出题和评委工作。
1.3.2 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和提高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5]。带教老师学历偏低,缺乏敬业精神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与实习医院沟通,确立了专职的带教教师队伍,常规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专科讲座、规范示教、强化素质教育、职业道德、责任心,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3 顶岗实习我院护理专业的院外实训基地有20多所,完全可以长期满足全部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各院外实习医院在护理部统一安排下,按照学院制定的实习计划进行教学,并进行出科考试,实习时间为8个月,实习结束前必须要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在实习期间,定期到医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与建议,并对实训计划进行调整。
1.4 学生在校获取的资格证与将来工作的上岗证保持一致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护生在毕业时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必须获得护理员资格证,普通话计算机与相关等级证书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1.4.1 护理员资格证我们与当地劳动部门合作,在院内进行护理员技能培训和技能考试,合格者由国家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技能签定中心颁发《护理员资格证》,学生在实习中可以顶岗或毕业后顺利就业。
1.4.2 护士职业资格证护士职业资格证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法定条件,为了提高学生考证的过关率,我们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教材,定期对实习生进行集中培训,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1.5 考核倡导结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多种考核方法。
1.5.1 理论考核理论考核遵循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根据大纲要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采用开卷、闭卷、口试、学习成果汇报等方式[4],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1.5.2 技能考核技能考核遵循突出应用,强化能力,为就业上岗服务的宗旨。将技能考核分为课程进行中的一练一考;课程终结考试;实习前考试;毕业前考试四个阶段[ ]。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技能与态度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以实习前的综合考核为例:“病人”说:“我心慌,不舒服”。受试者测T、P、R、BP并与病人沟通,确定心率异常与医生进行沟通;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进行用药后的观察。整个考核过程中对应试者的表达能力、发现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2 结 果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增高,动手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就业信心足,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体会到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连续三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见表1、2。
3 结 论
社会需求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基础,而护理教育的发展又是建设高素质护理队伍的基础,我们在护理教育及其改革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从护理人力整体需求和区域需求来分析、探讨护理人才的培养问题,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颖莉,李春玉.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11-212.
[2] 邢爱红课程改革对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 《护理研究,2009,23(8):2048-2049.
[3] 肖坤,陈燕舞.高职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8:21-28.
[4] 吴建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9,11:32-33.
[5] 马金秀,陈运香.临床护理带教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带教体会.全科护理,2009,1( ):148 -1481.
[ ] 梁芳,崔蓉,郝萍.综合型实验考核在本科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9,23(9):2342-23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