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ploration on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Wang Yong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银川 150021)
(Ningxia Finance Economic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Yinchuan 150021,China)
摘要: 在高效率、快节奏、竞争激烈、充满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既是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因此,高校在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with high efficiency, fast rhythm,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filled innovation, the society needs talents with cert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spirit, mental health and healthy personality. The competition in knowledge economy times reflects in intelligence, more reflects in psychological uality. Therefore, while teaching students learn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culture, foster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urgently needed.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训练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family factors;social factors;psychologic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4311(2011)32-0241-01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加剧,致使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教育质量,各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工作摆在首位。
1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1.1 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大学的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学生本人的自觉性,绝大多少学生都能够快速融入新的角色中,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1.2 自卑感异常突出主要表现为有的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轻则自暴自弃,产生失落感,重则产生自残,自杀等行为。有的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极度脆弱,经不起大的刺激。还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不愿意参加校园活动,更不主动融入班级中。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2.1 家庭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雅暇顾及子女;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纵观现阶段学生的状况,在家备受长辈溺爱者,表现得惟我独尊、任性、自私、懒惰、雅抗挫力等不良心理;而饱经亲人冷落者,生活于单亲家庭者,变得孤僻任性,自暴自弃,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情绪、意志的异常。长期遭受家长训斥、羞辱者,要么自卑、懒于思考、自暴自弃,要么就排斥、仇视、对抗、偏激,心理畸形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学习压力的因素调查显示:一方面在现在的大学中考级考证、选修第二专业、在校外接受课外辅导和培训等情况在大学生中相当普遍,调查中有88.3%的学生表示会参与这些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文化课考试不及格学生的比例在不同院校都呈上升趋势,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2.3 大学生自身贫困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学生完成大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所需费用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占到总人数的30%左右,特困生占到了10%。因为经济拮据,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仅受到了影响,而且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学生要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4 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甚大。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的拉大,待业、下岗与腐败、暴富的反差,导致心理失衡,容易酿成心理问题。②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给涉世不深、辨别能力不强的学生以巨大冲击和影响,造成不良刺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在学生中,盲目崇拜、相互攀比、讲义气、轻法纪、讲享受、轻奉献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偷盗抢劫等触目之举。③是求职择业竞争的加剧,找工作不易,找好工作更难,使中职生的心理压力甚重,也容易导致心理失常。
3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3.1 建立经常开展系列化的心理训练活动机制为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以及可以利用的手段,开展系列化的心理训练活动,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使大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要积极开展演讲、征文、情景剧创作演出、各种智能训练和创新比赛,到社区、厂矿、农村参观实践等,使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有机会自知、自省、自育和互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大学生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才华,增强竞争意识,奋发进取,在广泛的结伴、交际和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3.2 开设心理教育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及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 ,(0 ).
[2]赵越,易杰超.关于贫困大学生群体相对弱势地位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33).
――――――――――――
作者简介:王勇(1982-),男,满族,山西孝义人,助理教员,教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学生心理健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数学建模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一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土建施工技术能力的教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