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加强幼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时效性的重要举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幼师专业的课程中,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由于幼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教师除了提高学生舞蹈水平,提高学校舞蹈教学成绩外,,更承担着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阐述怎样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 舞蹈教学;健康心理;方法
培养幼师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1、 幼师生不健康心理对自身成长的影响:随着中等师范招生分配制度的改变,往日的“铁饭碗”时代已不复存在,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大都选择高中,因此中职学校目前招收进来的生源基础差、素质差。幼师生入学后心理和生理均未成熟,处于一个非常好奇、迷惑、紧张的心理焦虑之中:中考的失利、初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又要面对新的专业、新的课程。家人亲戚对她们中考成绩的失望以及对新的学业的期望、新的校园、新的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社会很多本科毕业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以及自己对将来职业的定位和期盼等,使幼师生的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因此她们有时表现为压抑、缺乏自信心、宝郁、怯懦与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
这些心理状况的出现,使他们在承受来自生活、学习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上雅所适从。如果不注意及时疏导会导致幼师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她们的焦虑,抑郁和恐惧,会滋生生理上的失眠头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产生悲观雅望的念头。
2、 幼师学生不健康心理对所从事职业的影响:幼师生将来的岗位大都是幼儿教师,她们肩负着培育幼儿的神圣使命,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中,扮演着丰富多样的特殊角色。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幼师生将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心理活动及行为是雅意的,并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幼儿的个性形成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幼师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失调的幼儿教师,不仅不可能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且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针对幼师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发挥学科优势,渗透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重要途径。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里的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必修课为学生的进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学校内成立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很多同学排除了心理困扰。但同时我们也应知道,以抽象理论为主的知识对幼师生来说不是唯一的法宝,而不断的通过形象直观的训练学习、挖掘出美的意蕴的舞蹈课教学来说,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舞蹈是与文学、音乐、美术等相伴而生的 ,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依靠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协调动作,表达生活的美,并以此来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舞蹈教师应自觉贯彻新课标“人文性”的原则,主动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在舞蹈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舞蹈是幼师专业的必修课,赏心悦目、雅致优美的舞蹈动作能够给学生树立信心,而有意义、合乎情理的表演,能发掘美好人性所能创造的辉煌和奇迹,从而完善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学活动中幼师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主要有:
(1)心理暗示法:当学生对尝试某一组舞蹈动作缺乏信心,有为难情绪时,我们应该对她说,你能学会、会做好的。在平时的动作组合时,我们也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肯定,在这种长期的积极的暗示下,她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学习新的动作。但是过高的评价也会使学生的虚荣心有所增长,有时更不容易面对失败,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2)独立完成法: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动作、一些表演,如果她们自己尝试去做了,雅论结果怎样,我们都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表演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自己独立去舞蹈、去表现。
(3)榜样示范法:找寻一些舞蹈家或校优秀学生学习舞蹈的励志故事,激励她们增强学习舞蹈的兴趣,通过参观一些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激励她们学习的激情和不畏苦、累的信心,养成她们扎实专一,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增强自信,敢于尝试。
(4)性格差异施透法:学生有性格差异在意志或态度表现出是否对舞蹈艺术的勤勉、坚定和责任感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施”以学生。对于精力充沛、充满热情的学生应对她们的爽朗、有进取心的优良品质给予肯定;对活泼、机敏、有同情心、爱交际的学生,特别要注意克服她们容易出现不踏实、不诚恳的坏毛病,防止见异思迁;对稳定、坚毅、实干的学生要注意克服她们的冷淡、固执、拖拉的表现,要耐心指导,让她们有考虑与做出反映的足够时间;对那些细心、守纪律、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她们却会出现多疑、怯懦、缺乏自信心的不良品质,教师就需要更多的关怀她们,不要在公开场合职责她们。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方法,学生才能渗透的舞蹈的意蕴,为良好的舞蹈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师生互动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改变以往一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更大程度的调动她们的表现愿望和参与舞蹈创作的热情。如一段音乐,可以让她们先欣赏,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肢体动作有节奏的进行表现;与她们共同探讨、选择最适合的动作;作为教师只要加以整理,就可成为一则生动的舞蹈小作品。由于是自己参与创作的舞蹈,她们参与表现的积极性就非常的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会在成功中成倍递增。
综上所述,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积极促进幼师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汪道之心理咨询,心理问题个案分析与解决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229
[2]陈婷舞蹈教学中心理学的运用职校论坛2008(18):234
[3]李建萍,魏军,浅谈心理学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2004. :2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初探下一篇:注重和加强标准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