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物理学习困难的状态中,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例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分析了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伴随学习过程产生的困境的原因,
提出了教师有效教学实践的策略,诸如提供学生认知自我。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困境成因;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困境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学生对学习本身的认识和控
制上,这是笔者研究的一个新视野,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分析了学生学习困境
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1 认知准备不足
学生的认知加工水平与相关的知识储备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伴随着物理知识储备量的不足,既包括感性经验稀缺,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不多,又包括物理本体知识基础薄弱。
2 物理知识表征不完善
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表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指表征所具有的实际信息,形式即表达内容的方式。知识加工过程中,中学生在表征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在同一时间只能表征清晰一部分,而不容易同时表征清晰所有部分。虽然在表征完一部分以后,在意识的提醒之下,还会再回头兼顾前一次表征的部分内容结果并与之相整体综合。但在这期间容易因为不能同时兼顾到太多的被表征内容而犯错误。例如,机械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学完这一内容后,学生做以下三道题:
2.1 讲台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一个大小为 50 牛,水平向左的力推这个讲台,讲台没有动,在这个过程中推力对讲台做功了吗?
2.2 一个人用 50 牛的力,把一个足球踢出 20 米远,这个人对球做了多少功?
2.3 一个箱子重 200 牛,一个人用大小 50 牛,水平向左的力推这个箱子沿水平面前进了 3 米,这个人对箱子做了多少功?箱子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结果反馈显示:
21.1%的学生第一题回答“推力对讲台做了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的表征不全。
42.8%的学生第二题的解题过程为:对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时,物体通过的距离一定是在力的作用下这一条件的表征不全。
40.5%的学生第三题求重力做功为:对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时,物体通过的距离必须沿力的方向这一条件的表征不全。
物理学习困难学生有时能记住或回忆起来某些表达式,却不能正确地应用于有关题目的解决之中。这说明他们的物理知识是零散的,物理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起本质的联系或是某种联系建立得不够完善。这种认知结构可视为低组织程度的结构,它限制了学生提取或检索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导致不能激活有关的物理知识或不能有效使用已激活的物理知识。
3 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和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或重建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或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习者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4 不能适应思维的抽象程度或复杂程度的要求
一些物理知识难以用直观的语言进行描述或难以用直观的实验加以说明,对于许多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尚未完成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就成了难点。教材中的磁场、比热容的概念和滑轮的性质等就属于此类难点。还有的知识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或涉及到比较多的变量,需要比较麻烦的数学推导,常使学生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把握,因而也成为学习中的难点。
5 学习内化不足
所谓内化,将外部的信息(经验、方法、知识、理论、文化等)通过消化吸收,再结合本单位实际,转化成本单位可用的制度或指导思想等。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知识如以概念的形式出现,学生可以用很快的时间准确的将概念知识表述出来。但当在练习与试卷或实验操作中出现与这些知识相关的问题时,学生们就显得雅所适从。
参考文献
[1] 杨小平. 物理学习困难探源及应对策略[J]. 宁夏教育,009 年 03 期
[2] 李响玲. 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与学, 2008 年 03 期
[3] 朱红.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及对策研究[D].中学数理化,200 年 0 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洋学生的中文作文(2011)下一篇:创造情趣语文 促进有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