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鲜明的指向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 问题的初步“生成”
1.1 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让学生提问则是点燃学生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索。 学生天性好奇、好问,并不缺乏提问的意识和质疑的态度,然而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受多方面教育因素的制约,他们往往变得谨于提问了。 教师的责任首先就在于唤醒每一名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沉睡的或渐被自我漠视的意识,引发学生的求知需求,使学生从自我封闭走向自我开放,敢于主动提问、随时提问。 而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和优化问题情境。
1.2 问题定向,即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使用“问题教学法”教学必须与“十万个为什么”的课型划清界限。 那么,教师用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组织教学,可以吗?当然不可以。 学生的认识水平、质疑能力有高有低,提出的问题必然是千差万别。 这时,教师对问题的甄别和挑选即对问题的定向尤为重要。 我认为,问题的定向应抓住两个标准:一是有思维价值,戒粗浅直白;二是能在课堂教学中起纲领性作用,戒繁琐芜杂。
2 问题的合理“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1 启发点拨,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以促进自身素质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 教师要根据问题,创设发散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做到“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时,启在探索中”,使学生有目的地自揣、自问、自练。
2.2 组织讨论,合作交流
合作性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促进思想交流。 通过互动学习,使每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分享合作成功的快乐,找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感觉。
3 问题设计的方法
3.1 设计生活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能迅速进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3.2 设计探究式问题,训练学生思维
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严谨科学;但另一方面,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把课堂变成“小型的科学实验室”,实验程序并非完全给定,而是开放式的,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总结。从人类知识角度看,这类实验并未提出新的见解,不过是一种重复,但是对学生个体而言,却是一种探究,是独立的发现,是知识的再创造。我们应利用实验型的问题,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与验证,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倡设计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其特点则是问题可源于教材,可源于生活,可源于教师,也可源于学习主体──学生。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解答方式亦可多种多样。这样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很好地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问题太难,学生没法入手;太容易,学生学不到新东西,没兴趣。寻找知识“固着点”,更应关注知识的“增长点”,这样学生便于将新知识同化,也使思维得以深化,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 可以说,采用“问题教学法”,改革和优化学科课堂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只要我们把学生作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注重引导,注重培育,注重褒扬,我们就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下一篇:语文教学优化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