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纵向来划分,可以将一个人的学校教育及其重要性大体做如下表述,
“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这个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又是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成人高中打基础的教育。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学龄中期。学龄中期是从儿童到少年又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个转折时期,因而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初中是义务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是影响人一生的最重要时段。”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并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以上各阶段教育都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的。教育从产生到今天,其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从“非形式化”的原始教育到“形式化”的学校教育,再到今天构成完整体系的“制度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现。学校教育制度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就会看到,各阶段教育分属不同的学校,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手段等多方面都存在定差异,教学活动和教学联系也都因“制度化”而相对较少。
但是,学校教育又是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育也因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贯穿于人一生不同的阶段和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继续教育。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学习体系的过渡与衔接,这样,系统培养的观念就应该成为理所当然的考虑。这种系统观念要求从纵向上使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前一级教育是后一级教育的基础,后一级教育是前一级教育的自然延伸。
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衔接。强调前一级的教育目标与后一级的教育目标必须有一贯的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中心,适度考虑衔接阶段的发展与延续性。
其次需要课程上的衔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应考虑连续性与一致性,通过不同阶段教育师资的合流培训的方式,分享课程编制的衔接理念。
第三需要教育组织上的衔接。比如教学比重、课时数的规范及每节课时间的安排、师生比例等组织结构上的问题。
最后需要教育行政管理上的衔接。主管机构和部门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通盘考虑,避免人为割裂。
各阶段教育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管理办法,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顺利的过渡,使“突变”成为“渐变”,使不同阶段的教育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总之,学校教育不应该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江西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下一篇:略论地方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