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课堂中的知识发展的认识

[复制链接]
查看: 1274|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29 20: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有效课堂中的知识发展的理解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是对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刺激,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实质和组织。知识是通过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的。支持学习者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一项重大任务或问。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所有问题的物主身份。设计学习环境以支持并挑战学习者的思考。提供机会并支持同时对课堂内容的学习。从理性的角度发现执教者的知识的传授和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和方法,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有效课堂 情境 理解 支架
  
  一、课堂的知识发展的提出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
  率?于是有效课堂的理念就此产生。有效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雅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雅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雅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雅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课堂的学科知识传授的定位
  
  有效的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雅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三、课堂中的知识发展的理解
  
  对有效课堂中的知识支架理解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是对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刺激,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实质和组织。知识是通过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的。支持学习者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而理解有效课堂的原则个人认为主要有:(1)计划性原则。 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2)准确性原则。 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里的准确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是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其次是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再次是细致分析,不被假象迷惑。表面现象并非都真实可靠,有时学生高喊 & uot;懂了& uot;不一定发自内心。教师的观察切不可停留于表面,而应仔细思考,深入心里,真正把握住学生的脉搏,方可有的放矢。(3)小视觉原则。课堂的空间不大,课堂的空间却很复杂:从不同的视觉去看课堂,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去研究。一是从社会学视觉切入,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多维的社会系统,可以就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合作学习、合作教学去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优化;二是从非智力因素的视觉切入,诸如学生的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都可以作为观察的视觉,去研究课堂教学的策略;三是从信息控制的视觉切入,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信息的沟通、反馈、信息的传递监控等开展观察,去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四、有效课堂中的知识发展的构建
  
  有效课堂,首先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其次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在以上的认识下,来构建有效课堂中的知识支架。
  如何在有效课堂中构建知识发展区呢?个人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理解。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实践中如在讲授三角函数基本概念时,每个学生都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但如何和三角函数联系在一起呢?可以这样分层进行,第一层获得三边的关系;第二层引导学生将所得的比例关系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第三层对所得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最后强化巩固。通过上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具有阶梯性,而更好的达成课堂目标。 由上可看出“最邻近发展区”是学生对新知识的逻辑起点和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的特定区间,起点不是零,终点也不是雅穷大。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论情境,让学生合作参与,能发挥多向互动的功能,实现较高的发展度。创设“活动”情境,培养个性新课程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的,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丰富认知结构。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很多,需要我们积极去探索、研究。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学生意识,创设出开放的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具体情况,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总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要服务于学,教学的本质是维持、巩固和促进学生的学。以教代学和以讲代练是可怕的。课堂的艺术在于走进学生的实际,真正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在教学前要注意设计有效的“提问”,但是在教学时面对活生生的“学生”,总是有不断“生成”的问题,那就要注意提问要适合学生,提问要符合实际,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课堂的脚手架,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搭建攀升知识的阶梯》 金忠
  [2]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方法》魏志平
  
  作者简介:
  江春兵(1911.2― ),男,本科,淮安市文通中学,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如何在教学中相互支持,相互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非艺术类学校的中国绘画教学理念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9 20: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8

帖子

51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88
发表于 2022-3-12 16: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电大开放大学题库答案怎么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9

帖子

53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41
发表于 2022-3-13 1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