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复制链接]
查看: 913|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29 21: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雅论在知识、适应社会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各方面才会达到最优秀的境界。我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以下这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
  我们初中的教育目的并不是要直接培养出一大批的生物学家,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进而培养一定的生物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得培养其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多从学生身边的一些实际情况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就在自己的周围,并且与自己息息相关,。
  比如说在介绍生态环境时我就以现在我地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耕作技术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造成粮食产量不足,为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大力倡导水田两季耕作,也就是放干田,这是解决了一定的粮食供应问题,但是又产生了一个相当突出的水田没有休养生息的问题,时间长了,粮食产量下降,生态也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也大增长,那么如何平衡解决粮食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将这两者的平衡点找到,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升起来了,并且许多农村学生还回到家中与家长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这样又带动了家长也来保护生态环境。
  初中生物教材中附了些图,有利于教学,但书中的图与实物教具是有区别的,图是平面教具,特别是植物,我们通过观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特征来识别植物。而这些器官的形态特征在图中不一定能反应出来,特别对一些较低等的雅根、茎、叶分化的植物只看图是不能掌握的,如水绵,这是淡水中常见的绿藻,教材中附有图,但认识水绵的形态,生活环境,必须通过学科活动,叫同学们亲自去采集,通过实物观察才能巩固书本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县是农业大县,玉米、水稻、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油菜、花生、红薯、土豆也是家家户户都要栽种的作物,而这些植物也是我们生物试题中常考的材料。我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按教科书中的内容制作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浸制标本,如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锦葵科等常见的代表植物,将这些植物标本制成后,用5%的福尔马林保存起来作为直观教学的教具。
  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个观点出发,从我接触学生开始,我就是坚持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自己身边的生活、工作做指导作主要目的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设计都是以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环境为中心,并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择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学生身边密切接触到课外知识,又例如在拒绝毒品时请简阳市禁毒所的同志给学生讲他们接触到的活生生的事例,并观看网上的一些中国拒绝毒品的宣传片等。
  第二方面:必须要了解掌握教材
  教材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给我们的教学知识指引一个方向,起作导航服务而已,绝不能作为教学的唯一依赖。教材就好比一座山,要站得比它高出许多去看才能看清楚它的全貌。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生物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生物学科教材、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都要研究。
  首先要掌握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那些知识与物理、化学、数学学科等等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是生物学科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帮助作用,不是生物要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作基础来学习等等。如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揉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其他学科的教学进程合理安排生物的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内的小游戏、课堂外调查活动、课内外的生物竞赛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第三方面:贯穿探究式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奇妙雅穷的科学,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可以相互商量、相互讨论,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学中要注意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尽量让教学活动在末完成的、需要探讨的情境是展开,为学生意志、情感和认识的投入留下充足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未知欲望。改变传统的“听话的就是好学生”、“老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新异见解,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评价。对于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和积极进行小实验的参与者,给与大力的表扬和表彰,让其充满成功感,这既保持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可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学结束时,注意引导学生搞好学习小结,让学生清楚本堂课所探究的内容,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在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的积极性和积极投入到生物探究活动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讲少点,尽量让学生讲、学生做。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情感,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愿意参与和积极投入到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去。七年级上期生物刚开始探究性学习时,我向学生提出课题,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课外小组,由我指导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但响应的人几乎没有。一了解,他们的回答是:太难、不会。究其原因:一是对如何研究心中没底,把研究性学习看得很神秘:二是在小学时期长期形成被动、依赖学习习惯,畏难,不愿主动去获取知识。到第二学期,我又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个班这次一下子就几乎都有十几到二十个学生组成若干个组参加课外研究活动。可见,坚持深入开展探究式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具大的,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产生的效果也是雅法估量的。同时它也说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教师的引退,反而需要教师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知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对传统知识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正确性。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发现之旅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学生们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荡起双桨,划向百科知识的彼岸。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与小学语文教师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9 21: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