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

[复制链接]
查看: 1268|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639
发表于 2020-8-29 22: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要实现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走科教兴国之路。走科教兴国之路的重点和关键是教育创新,笔者就创新思维的特征、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标志、创新思维的源泉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特征;素质;源泉;培养。
  
   21世纪是是知识的更新周期加快缩短的时代。科教兴国重任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得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停留为原来的教书匠而整天忙于“填鸭式”的教学。何谓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素质的标志,创新思维的源何在?又如何培养?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新思维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在创新活动中特有较高层次的,而且又复杂的一种思维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它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特征是具有自信性,探索性,结构上的完备性,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想象参与性,好奇性,专注性,批评性和突变性。所谓完备性指思维主体应具备相对完整而独特的思维结构。想象参与性指想象思维的积极参与,同现实的有机结合,是创新思维的积极参与,同现实的有机结合,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创新思维素质的标志
  
   人的素质,一般是指人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知识品质和行为品质。对人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使这些优良品质在人的个体身上素质化和机能化,使之成为个人所具有的东西,成为“把人引到深处的东西”。一般来说创新的思维素质有以下几个标志:
   1.有积极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2.不甘落后,竞争向前的决心;3.有勤于思考,善于思索的习惯;4、有强烈的内驱力,自觉填补知识空白;5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和解思路
  
   三、先天禀赋,勤于思考,科学用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一)先天禀赋
   在现实生活中,在环境、经验判别甚微的情况下,不同儿童却表现出明显的智慧差别。才能出众者,古往今来,都被称为“神童”。
  例如:我国古代,曹植七岁能诗;王勃十岁能赋;李白“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象”;广西壮族小姑娘王亚妮三岁便能作画,三至九岁的优秀作品在日本东京展出,她被认为是“百年不遇的一个天才”。禀赋是才能的基础。一个人的才能高低,成就大小,与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勤于思考
   创新思维是在一定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不断的勤奋学习和实践,才逐渐形成的。才能超群,成就卓著的伟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鲁迅先生说:“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三)科学用脑
   你懂得了先天禀赋和勤于思考对创新思维的决定性作用,但还得掌握大脑活动的规律,培养思维的习惯,提高用脑的艺术。
   1.要全面用脑智力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质。以学习语言为例,大脑皮质存在说话、书写、听性语言(听话)和神性语言(阅读)四个中枢。这四个中枢相互间又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学习语言应该把读、听、写、看等几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效果就会更好。
   2.要适应脑的活动规律
   科学家发现,人类行为受到三种周期的影响,就是从一个人诞生开始,情绪、智力和体力分别存在28天、33天、23天的周期变化。每个周期都有高潮期;低潮期以及高潮期和低潮期之间的临界期。据测定,人体一切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每昼夜也有周期的变化。其中大脑皮质机能,一般人上午九时达到高峰,下午4~ 时出现第二次高峰。因此,各人应根据自己的规律,趁精力旺盛,头脑灵敏之时,抓住学习的难点和要点,进行思维,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要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
   睡眠能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地休息和恢复。在长期学习和思维后,可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放纵肌肉,闭目养神,或听听音乐,以此来达到休息和调整的目的,很可能在这种状态中,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4.要活跃思维
   一个学生的智力不是看他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看他运用这些贮存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一个学生要提高智力,除了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外,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创造力
   5.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对智力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情绪的变化。有位心理学家将情绪和精神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比喻。心理活动像一幅画,情绪是这幅画的背景色彩,当一个黑点出现在白色的背景上时它就显得特别黑,出现在灰色的背景上就不使人感到那么黑了。可见任何心理活动都受情绪影响,智力也不例外。
  
   四、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活动。
   2.在教学中要尽力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的思维主体直接接触活动环境,使他们在较好的情境中更好地触发主体产生联想,并大胆猜想,或者得到启示。
   3.要注意适时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提出一些带趣味性、发散性、探究性的问题,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尽量采用现代教学设备,将现代科技的应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要保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科学发明与创新的巨大动力,学生的知识面还较窄,见闻不多,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会毫雅顾忌地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由于他们各方面考虑问题不成熟,往往有些想法和行为对我们来说“可笑”,但我们千万不能讥讽他们,否则,就可能将一个未来的“爱因斯坦”扼杀在摇篮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具体表现,是2l世纪对教学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传统教学中总结出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要在教学中不断改正和完善,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明星主编.《学校教育创新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关于对英语课外学习实施评价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教师培训:应让教师学会评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9 2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