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 2032|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30 17: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中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先生不但是“时代曲”的鼻祖,而且还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这两种音乐体裁。上个世纪20、30年代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传遍祖国各地,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此后的几十年中这些经典之作似乎被人们遗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作品显得尤为可贵。本文以儿童素质的培养为目的,探索黎氏儿童歌舞剧的教育原则,从而希望引起音乐界人士的重视,呼吁有更多更好的为孩子们所写的歌舞音乐的诞生。
【关键词】: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教育原则;素质教育
  
  一、黎锦晖与儿童歌舞剧
  黎锦晖(1892――19 1),湖南湘潭人。于民国初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毕业后在湖南“单级师范传习所”任乐歌课教师。1913――1919年间,先后在北京和长沙任机关职员、报刊编辑、学校教师等多种职务。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并任民间丝竹乐的“潇湘乐组”组长。与此同时他还担任了《平民周报》的主编,编写了以器乐为主的《平民音乐新编》和以声乐为主的《民间采风录》。1921年春,黎锦晖应聘为上海中华书局编写小学国语教本,后又兼任教育部“国语读音统一会”所办的“国语专修学校”教务主任、校长等职。1922年,创办了我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亲任主编。同年,又创办了以演出儿童歌舞音乐为主的表演团体“明月音乐会”。1921年以该团体为基础,完全以个人力量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1928年,率领该校师生以“中华歌舞团”名义,应邀赴南洋各地巡回演出。1929年回国重新组织“明月歌舞剧社”。由于社会原因,黎氏歌舞受到社会各界的严重抨击。黎锦晖渐渐转向救亡抗日的文艺大潮,对演出的歌舞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改进。从抗日战争期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黎锦晖主要从事电影配音的工作,同时也创作了一些儿童歌曲和小歌剧等。
  黎锦晖是儿童歌舞剧这一音乐体裁的先驱,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儿童歌舞剧是融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推广国语和完善儿童音乐教育为目的的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性”的综合舞台剧。20世纪20年代,他一共创作有11部儿童歌舞剧分别是《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春天的快乐》《小小画家》《七姐妹游园》《月明之夜》《最后的胜利》《小利达之死》《小羊救母》《神仙妹妹》。这些作品,歌词通俗流畅,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非常适合儿童表演。一经问世,便深受当时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并很快广泛流行于全国,同时有些作品也被当时的中小学选为教材,对推进学校的音乐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黎氏儿童歌舞剧中的教育原则
  1.审美原则
  黎锦晖是在“五四”时期受西方文化及唯美主义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他首创儿童歌舞剧这一音乐体裁向少年儿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普及国语拼音,更重要的是进行美育教育。他认为借演歌舞剧“可以训练儿童一种美的语言、动作和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他的儿童歌舞剧作品雅论从作品材、旋律还是演出的灯光、道具、舞台布置等等,可见黎先生的作品对高度与深度的追求永雅止境,力求尽善尽美。如作品《春天的快乐》、《七姐妹游花园》宣扬了真正的快乐建立于勤劳、真正的美蕴藏在不拘贵贱的广博的爱之中的思想。还有作于1922年的《葡萄仙子》是一部富于童话色彩的作品,登场人物和剧情编排十分有利于增长儿童知识。此作的音乐、浅明活泼的词句,都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对陶冶情操、美感教育都有积极作用。以这些作品来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这些具有童趣、美妙、清新的音乐滋润下才能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2.直观原则
  儿童歌舞剧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是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从欣赏角度来说,可以直观的、感性的深刻感受到音乐的内容。这种直观的原则使得听觉与视觉相互依存、配合并相互促进,有利于儿童们学习和欣赏。
  3.启发原则
  儿童歌舞剧的演出“一切布景和化妆,都要儿童们亲自出力,这个,除开利用它采入手工、图画……以外,还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处事敏捷的才能”。这种亲自参与一切活动的过程中,启发了孩子的思维,从参与、动脑、动手是一个完整系统地训练过程,从而也启迪了智慧。
  4.适应性原则
  在音乐创作上,黎先生常常采用广为流传且又适合儿童歌唱的民间曲调,词曲结合上讲究声调准确、曲调单纯流畅而富有律动性,作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情绪,刻画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如《小小画家》是他创作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通过一个深受私塾教学方式束缚之苦的小画家的经历,揭露了封建的、反科学的教育制度对个性发展的束缚。由于作品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艺术技巧和手法,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从而广泛流传。
  5.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造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民族意识和纪律的良好手段。它不仅仅限于创造和经验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交流。最能培养人们的群体与与合作的意识和精神。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是孤立的个人成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果。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强调合作原则,培养合作精神。
  三、儿童歌舞剧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黎先生所创作的作品,以“陶冶儿童性情,增进儿童智慧,使他们成为健全的国民,替社会服务,为民族增光”为宗旨,可谓开创了“素质教育”之先河。
  1.培养了音乐兴趣,身临其境地感动
  正如黎先生所说“学校中表演高尚的歌剧是学校中最有价值的举动”,而且“对于社会教育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使民众渐生尊重一切艺术的心情。”这些儿童歌舞剧作品以童话寓言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让儿童们亲自去表演适合他们心理生理特征的歌舞剧作品,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边歌边舞这种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使他们在娱乐中便培养了音乐兴趣。
  2.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入儿童歌舞剧作品的排练演出,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成长不仅仅只有奥数和英语,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儿童们主动参与演出的一切过程,从排练到舞台布景、化妆、服装、道具等等要孩子们亲自出力。这样全面的参与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想象力,调动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才能。
  3.激发表演潜能
  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演故事。扮演故事人物,表演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黎氏儿童歌舞剧作品正是用童话寓言的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让孩子们亲自参与表演的全过程,使他们尽情的欢歌起舞,这是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要求。
  4.集体演出,增进友谊
  儿童歌舞剧的演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一部演出成功的儿童歌舞剧作品,从排练到演出每一位小成员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是孤立的,需要相互之间默契的配合。孩子们在学习、演出这类音乐体裁的过程中,需要相互沟通、帮助,这是一个集体参与的过程。雅形中已加强了儿童之间的凝聚力,缓和了矛盾,并且增进了友谊。
  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演奏家和指挥家,更多的则是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这既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可见教育应从儿童入手。黎锦晖曾说:“歌舞是教育的利器,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桥”。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推进儿童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位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今天我们依然要重视黎氏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对学校素质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它不仅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且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要很好地借鉴和发展这一音乐体裁,呼吁有更多更好的滋润孩子们心田的儿童歌舞剧的诞生。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夏艳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林萍.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刘博.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美学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1年
  
  作者简介:
  尚媛,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讲师。教学与研究方向:中国音乐史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幼师“视唱练耳”教学刍议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30 17: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