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雅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如何建设一套基本的学科操作要求来规范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学科教学的均衡与和谐,这正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审视传统课堂教学规范与当今的课堂教学规范现状
传统的课堂教学规范只单一地从教的角度切入,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身心基础,从而凸现出众多弊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正因如此,改变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构建课堂教学规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由于对“自主性学习”中的“自主”把握不准,不顾客观实际,遵循“拿来主义”,简单模仿,一味追求学生自发的“生成”,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因缺乏目标导向,反而出现“放之失度”的现象。
同样,“合作性学习”也缺少有效的教学规范,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拘泥于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互帮互助”,不太深究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必需生生或师生之间的合作,不同的学生在“合作”中学到、体验到了什么,只是为了表现出“合作”的形式,不充分考虑合作的“有效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有些根本不需要学生去探索的知识,老师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的老师上课时唯恐多讲,本来可以一句话点明的事情,却老是跟学生“捉迷藏”“兜圈子”,生怕自己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根本上违背了“探究性学习”的实质与精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对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方式、操作行为等都缺乏有效的教学规范。
二、把握语文教学规范建设的基本要求
1.完善备课管理
我们认为,教师备课的基本原则是:依据标准,双向设计,注重方法,突出过程。具体地讲,是做到“四个统一”:即教学目标的拟定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统一;课前分析与解决学生的学习矛盾相统一;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作业设计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相统一。
2.强化课堂监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的上课要全力服务于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的要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精讲精练,启发思维”。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立足基础,突出双主,注重实效。”
3.严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划
作业布置要有计划、有目的,作业的内容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选择或精心设计的材料。将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业批改要做到:认真及时,规范细致,记录翔实,定期讲评。
4.讲究辅导的方式和方法
辅导学生要按照“因材施教、狠抓两头,全面分析”的基本要求进行,重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辅导,学习兴趣加以引导,学习习惯加以训导。
5.改革学习评价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虽然当前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为主,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激发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应倡导教师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规范
1.教学设计对学生有效学习的针对性
2.教学过程对学生有效学习的规范性
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是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中去。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师要善“启”、善“导”,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要恰当;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行为是以课堂对话为线索进行的多向交流、多向合作,及时反馈矫正,师生、生生互动性强,要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等课堂活动,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是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在组织教学中得以实现的。要关注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提出问题,使其有独到的见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
3.教学评价对学生有效学习的激励性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要多元化,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发展,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并且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景性。
走进新课程,理论视野的开阔和教学思维的活跃都是空前的,当下的语文教学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看似活跃,实质上,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仍然未得以很好的改变,建设一套基本的语文学科操作要求来规范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有待小学语文同仁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基于单次CLR的分层组播机制在虚拟课堂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