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党支部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党支部的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支部建设,使支部建设在发展中进入一种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支部 制度建设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支部成员流动性大,预备党员占大多数,正式党员党龄不长,这给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与巩固带来了一定难度。如何在人员流动的情况下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学生党支部成员的组织观念始终如一,是支部建设中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党支部在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同时,加强和完善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于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组织观念,对于提高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增强学生党支部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科学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由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存在差异,要在较短时间内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学生党支部每一位党员的党性意识,切入点首先应该是加强党组织的纪律教育,强化制度意识。支部应将提高党员的制度意识贯穿在日常工作中,使每一位党员都了解支部制度,遵守支部制度,继而提高党性意识,提高遵守党支部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对党员的纪律教育和制度意识的培养,使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原则,深入到每位党员的内心深处,真正成为一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完善支部生活制度,增强学生党员组织观念
1.支部生活例会制度是提高学生党员制度意识的基础
在学生支部实行支部生活例会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党员必须准时到会,有事请假,实行会议签到。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部分新党员由对党支部的具体制度不清楚到清楚,二是部分党员从对遵守支部制度的不重视到重视到自觉遵守。通过支部例会制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新党员像知道旷课、迟到、早退等属于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一样,熟知支部的规章制度,并明确懂得遵守支部规章制度是党性的体现。因此,通过支部例会制度,可以使党员在提高制度意识的基础上,增强组织观念。
2.通过规范党费收缴制度 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薄。在缴纳党费时或是迟缴或是请人代缴或是一次缴几个月的,认为不是大问题。学生党支部在收缴党费工作中,应将组织观念教育贯穿其中。将主动、按时、亲自向支部缴纳党费,作为增强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系列教育之一,同时作为一项制度来执行。应使每位党员明白:主动、按时、亲自向支部缴党费是每一位党员必须自觉遵守的义务和准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党支部制度的执行,要体现自觉性和必要的强制性,才能使制度保持严肃性,才能保证在点点滴滴中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3.坚持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制度,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个别党员的消极表现,会影响到积极分子的思想甚至会影响到同学们的政治追求、入党动机。因此在支部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在民主生活会上要强调只有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才有可能进行认真的批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实现党内监督,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民主评议活动中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评议的根本问题。评议前要广泛征求师生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评议中以强化支部的先锋队意识,解决支部和党员存在的问题为原则,将党内教育与群众参与结合起来,坚持群众监督;评议后,个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尽快作出整改措施,支部要加强监督与指导,定期抽查个人的整改效果。通过民主评议,激励党员的内在动力,解决支部和党员存在的问题。应将定期民主评议与民主生活会、日常教育、管理并重,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健全组织制度 规范党员发展工作
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学生党支部要通过过程管理的手段,严格各种考核制度,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首先必须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程序,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以保证对申请入党的同学及时进行政治素质、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群众基础,特别是入党动机的考察,从而为全面掌握情况,做好发展工作奠定基础。
1.完善入党联系人制度,逐步建立“梯队”联系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
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逐年增加,而有些学生支部正式党员较少,学生党支部的考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就学生而言,虽然绝大部分具有正确的入党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党的认识模糊、肤浅,入党动机呈多元性:有的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入党是为以后择业、从政增加砝码;有的是随大流,看到其他同学写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也跟着写;也有的是为满足虚荣心,觉得入了党面子上光彩;还有的是为了满足表现欲,各项活动表现积极但学习不认真纪律松弛…。 因此,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程考察教育培养,完善入党联系人制度就势在必行。
具体做法应是由正式党员联系先期预备党员和后期预备党员。这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使其在党内生活中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尽快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另一方面也便于对预备党员进行严格、认真的考核,以观察其是否符合转正条件,从而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另外这样也加深了正式党员与预备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能够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培养、锻炼,以保证前后支部委员的良好衔接。由先期预备党员与后期预备党员分别联系重点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已有一定的认识并积极要求入党,对党有强烈的向往,有效引导积极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这一环节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尤其重要。由于在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时,其理论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政治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所以,对于这一群体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平时能及时地在思想上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自觉地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以使其理论水平及自身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后期预备党员刚宣誓入党不久,在思想及灵魂上都刚受到神圣、庄严的洗礼,在思想上更是积极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种进取心异常强烈,所以由后期预备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是非常合适、有效的。重点发展对象是在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并圆满结业的学生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其理论水平及政治素养都已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由理论水平及政治素养都较高的先期预备党员与之联系,更有利于重点发展对象的进一步学习与提高。由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广大申请入党的同学。广大申请入党的同学是对党的基本知识仅有肤浅认识的群体,这一群体所需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其学习党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党的先进性,以培养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性,而入党积极分子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常识,并且在思想上是积极要求入党的,所以,由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广大的申请入党的同学是较为合适的。
2.党员联系新生制度
学生党员流动性大时间性强,早发现早培养,使条件成熟者及时在组织上入党,不管是对学生本人的成长,还是对支部工作的开展雅疑都将有积极作用。因此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工作中要立足于“早”,在新生入校时,就指派党员同学深入到新生班进行引导工作。
从新生一踏入校门的迎新、入校教育到党课学习以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党员都深入其中进行引导。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新生座谈会、学生党支部工作介绍、学生骨干培训等,以正确的思想启发引导学生, 这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确立信仰确立正确人生观,及时反馈新生需求、新生思想动态,以便支部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雅疑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党员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党员联系新生制度,党支部要明确任务,学生党总支要给予指导,使学生党员有事干,知道如何干,并要求学生党员将工作进程及时向支部汇报,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效果较差。
3.指导团组织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使“推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大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共青团员。做好各级共青团组织的“推优”是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支部应协助党总支加强对团组织“推优”工作的指导,帮助共青团完善“推优”工作的各项制度, 使“推优”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团支部在制度建设中真正做到:成熟一个,推荐一个。
党支部在制订党员发展计划时要重视团组织的推荐意见,使“推优”工作真正成为发展大学生入党的必要程序,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来源。
4.发展对象公示制
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公示发展对象接受师生监督,实行支部监督同党内外群众监督相结合,可以更广泛更有效更全面的征求党内外意见。增加发展新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做到对发展对象负责,对党组织负责,确保党员质量。同时对发展对象可以起到激励和督促作用。
5.预备党员“承诺”制度
部分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注重发展前的培养和教育,而疏忽了发展后的再教育和管理工作。为此,有必要推行学生预备党员承诺制。由预备党员向党支部作出以自我约束和提高素质为内容的承诺,党支部对学生预备党员承诺情况进行核查,以此促进预备党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
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是指预备党员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后,由支部组织对其就承诺书完成情况进行考评的答辩制度,应成为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的一个程序。推行答辩制度使转正工作更加透明,形式更加直观,针对性更强,是对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新的尝试,是对预备党员在考察期思想、学习、工作的一个检查和考核。
1.发展党员情况检查通报制度
发展党员是一项常规性工作,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工作水平,必须加强督查和指导。组织部门每半年要对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通过会议、简报等形式,对各基层党委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情况进行通报。从而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
在学生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中,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有了这一机制,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调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8.加强评议制度,增加发展党员的透明度
以团支部为单位,结合综合测评工作对积极分子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公开。
9.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制度
(1)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通过专题报告会、时事论坛讲座、党员示范寝室评比、志愿者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加强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
(2)要求新党员在预备期期间,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撰写三万字以上读书笔记。强化党员的学习意识,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建立支部工作目标管理体系 提高支部工作效果
(1)工作有计划。年末有总结制度针对学校工作特点,为将工作做在前面,应坚持例会制,并在第一周的例会上讨论工作计划,一开学就使每位党员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为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年度检查工作完成情况,为今后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为目标管理奠定基础。
(2)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制定一个明确、可行的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和评估体系,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比,目标管理体系既是党支部工作的方向,又是党支部工作考核的依据。
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党支部的工作,以科学的指标考评来促进党支部的建设,这是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工作的措施之一。
高校学生支部制度建设是一项内容十分广泛呈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诸多新情况新矛盾都会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有所体现。学生党支部建设与高校学生工作密切相关,为我们探索新时期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党的十六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决定了高校学生支部工作的侧重点、学生支部的自身建设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决定了支部制度建设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因此在支部制度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章立制。“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支部制度建设应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以适应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支部制度建设应贯穿在支部建设的全部工作中,使党支部的建设在发展中进入一种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雪芬,王学军.《基层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3,(1)
[2]刘瑞华,张亮.《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国林业教育》,2002(2)
[3]葛浩.《略论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个问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
作者简介:
毛时玉,男,(19 4-),湖北潜江市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师,主要从事公共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析下一篇:加强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