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1453|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97
发表于 2020-8-31 1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强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培养大量农业高技能人才,是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解决“三农”问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118.5 文献标识码: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我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的收入,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解决好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抓好农村党的建设、农村基础政权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新农村建设在重视物质条件改善和制度变革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村的知识能力建设,提升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的现状,必须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一、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精英人才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仅总体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而且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人大多外出务工经商,进一步拉大了城乡知识能力的差距。村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同样很低,在村民中没有威信。农村实用人才相对缺乏,将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阻,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缺乏留住人才的条件
  较大的城乡差距、农村中一些在职干部对人才的排斥、传统的弃农进城习俗以及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量要素流动的主体方向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工作。因此,如果我们期望高校毕业生像传统农民那样,常年待在农村务农经商,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支持高职教育的有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长期的重要的任务,高职院校正在积极主动地探寻服务农村建设的方式和途径,那么政府的教育政策就应当适应这种要求、及时地转变给予支持。现行的教育重点支持的是研究型大学和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不是政策支持的重点。
  二、当前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定位
  (一)产学结合方式
  办学定位是培养农业技术一线及农村基层岗位需要的各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做法是:根据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农村建设需要,预见性地更新专业、设计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政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举办实用人才班,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现实地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推广技术成果。
  (二)教学基地带动方式
  办学定位是利用自身的知识技术优势,培训当地农民,带动周边农户的生产经营。具体做法是:依托学校的教学实习农场,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把提升农民的技术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编写实用教材;采用培训、示范、推广和服务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农事季节与农民需求相结合,注重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为培训学员建立详尽的档案。
  (三)“一村一名大学生”方式
  办学定位是为每一个村庄培养一名专科层次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如村干部、生产经营带头人和教育以及卫生工作者。具体做法是:从农村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工作经验的农民,根据农村的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培养计划,针对学员的特点提出素质要求、开设实用技术课程,学制2年。政府把这些学员作为农村干部重点培养,支持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建立高职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思考
  (一)确立有效的质量观
  首先,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建设新农村的办学定位;其次培养的毕业生要有较高素质并具备农村社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再次学生要能动地服务农村而不是被动地适应。要注意做好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效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能动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构建符合实际的基于农村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立足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或创业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高职教育应首先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农村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设计培养方案,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师资要求等完全不同于现行的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而应采取更开放的、更符合实际的培养方式,打破教学和工作的界线。
  (三)突出区域农村建设的针对性
  有特色的高职教育一定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不实事求是的高职办学一定没有特色。我国各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差别较大,要解决的问题各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要依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和改造专业。设置的专业对口还可以使毕业生倾向于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在课程开设和制订教学计划时,特别突出有农村特点的素质教育,如农民心理、农村文化、村务管理和风土人情等。
  (四)突出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要求相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问题和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在保持必要的理论教学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教学,开展技能培训,扎实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村务管理能力和创业技能。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聘请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擅长教育教学的农业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致富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郭书田,刘景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手册[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 .
  [2]李芬.京郊新农村建设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J].中国农村科技,2001,(2).
  [3]胡连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N].南京财政大学学报,200 ,(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科技竞赛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及对策
下一篇:与大一学生探讨“为什么要学大学物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31 11: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5

帖子

52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58
发表于 2022-3-13 02: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大广东开放大学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