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 电工电子 信息文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loration of Reform in Education about Electrician
Electron and Information Culture Courses
YU Yanying, ZHU Jiang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Chong 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 ing 4000 5)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some primary problems in electrician electron and information culture courses, and then brings forward measures from teaching goal, courses setup,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cheme and teaching method to solve it.
Key words electrician electron; information cultur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正深入到各类行业中去,社会对既懂专业又熟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对于各高校中经、管、文等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领域受到局限,使学生的基础训练和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要具备厚基础、宽口径、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就要进行通识教育,即面向经、管、文等文科专业学生开设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现行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攀高求难。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各专业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各章节应该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应该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从而导致了教学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此外,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深的问题,忽视了对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从而导致电气信息类基础知识薄弱的文科学生跟不上。
(2)课程体系混乱,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该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在比例上的研究、课程结构方向的研究已不是一个新课题。
(3)课程内容未准确定位,不利于文科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该课程的内容自成体系,内容设置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缺少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学生知识面窄,知识之间不易迁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培养多元文化背景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目标。
(4)教学计划决定学校能否培养出具备厚基础、宽口径、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的人才,是开展通识教育的核心,因此制定适合文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十分重要。
(5)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内容多,课时紧,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枯燥难懂。同时,文科专业学生电气信息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缺乏兴趣,缺乏动力,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2 实施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本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方法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教学目标和要求
该课程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修订现行大纲时,重视“需求分析”。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标准,明确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及理解掌握程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更详细描述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打好基础为目标。
2.2 课程体系设置
该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确保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序衔接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在完成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教学方法与教材选择必须突出培养目标的知识和(下转第112页)(上接第95页)技能结构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动配合专业学科教学,在内容上和教学衔接上满足专业学科教学的需要,渗透专业气氛。教学过程中,雅论是案例、练习等尽都可能与专业有关,让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受到专业熏陶,开阔专业视野,增进专业感性认识,热爱专业,学好专业,以至开拓专业,创新专业,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2.3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以“宽、广、浅”为原则,在原有相关课程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并、增、改”,加强各学科之前的衔接性和渗透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重点的知识精讲、细讲,非重点知识,一带而过。
2.4 教学计划
可以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电气信息类基础知识相当薄弱,可只介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结合国内外电气信息类最新行情和设备等进行解释,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再比如,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理工科类基础知识较好,可适当引入简单的计算和推论,提高其思维能力。
2.5 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习的主动性的高低则主要来自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加强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是介绍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某些电学、磁学问题抽象难懂,理解掌握起来较难,加之文科学生的基础差,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对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雅法进行,而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反应过程雅法看到,可信度小,学生难以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模拟课件,就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对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3)培养参与意识。当前多数教师仍采取“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若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总之,对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大胆实践、勇于改革,积极开展电工电子与信息文化基础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把通识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从而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出具备厚基础、宽口径、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的人才。
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教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IE-JG2010-0109
参考文献
[1] 周绍敏.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
[2] 孔晓华.电工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国军.《电工基础》教学四法.职教通讯,2003(3).
[4] 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北京成人教育,2001(8).
[5] 王仙娥.试论素质教育环境下的电子技术课教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 (3).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少课时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路桥专业工程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