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3(25分)答卷
形考任务3(25分)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2分,共10分)
1. 《唐璜》
A. 华兹华斯
B. 拜伦
C. 盖斯凯尔夫人
D. 夏洛特·勃朗蒂
答案:
2.《叶甫盖尼·奥涅金》
A. 普希金
B. 莱蒙托夫
C. 夏多布里昂
D. 屠格涅夫
答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3.《死屋手记》
A. 契诃夫
B. 谢德林
C.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
D. 陀思妥耶夫斯基
答案:
4.《包法利夫人》
A. 乔治·桑
B. 狄更斯
C. 福楼拜
D. 司汤达
答案:
5.《汤姆·索亚历险记》
A. 马克·吐温
B. 霍桑
C. 爱伦·坡
D. 惠特曼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6.____著名的作品有长诗《仙后麦布》、《伊斯兰起义》,悲剧《钦起》,短诗《西风颂》、《云》、《云雀》等。
答案:雪莱
7.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被视为法国____运动的宣言。
答案:浪漫主义
8.《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 ____ 的长篇小说。
答案:狄更斯
9.19世纪30至50年代,英法出现了一批现实主义作家作品,____根据这一派作家作品的共同特征,曾用“批判现实主义”加以概括。
答案:高尔基
10.法国作家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先躯,代表作是诗集《____》。
答案:恶之花
11.19世纪60年代,____受泰纳实证主义哲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
12.____出现在法国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代表作家作品有马拉美的《牧童的午后》,魏尔伦、兰波的《母音》、《醉舟》等。
答案:唯美主义
13.作家____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因其背景为英国威塞克斯农村地区而被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哈代
14.《鳏夫的房产》和《华伦夫人的职业》都是戏剧家____写于19世纪晚期的重要作品。
答案:萧伯纳
15.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主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1 》
答案:群鬼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案:特征有
(1)href="https://www.baidu.com/s?wd=%E6%B5%AA%E6%BC%AB%E4%B8%BB%E4%B9%89%E6%96%87%E5%AD%A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具有主观性、重理想重感情的本质特征。
(2)d=%E6%B5%AA%E6%BC%AB%E4%B8%BB%E4%B9%89%E6%96%87%E5%AD%A6&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浪漫主义文学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着力于歌颂大自然。受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卢梭的“返回自然”和泛神论的影响。
(3) 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
(4)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好写中世纪和异国题材,曲折离奇的情节,塑造非凡的传奇性的人物形象。
17.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1)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他描写了下层人民自发的抗敌斗争和献身精神,强调普通群众有更多的爱国主义,例如
《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2)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例《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例如:《遗产》、《珠宝》、《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艺术特点
(1)这些小说大都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每篇小说都写
出人情世态及社会风俗。
(2)作者基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倾向,不动声色、客观而冷峻,以故事自身表达对人物的好恶。
(3)构思与布局巧妙。虽然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却能引人入胜。
18.简述《人间喜剧》的分类。
答案:把全部作品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
又分为六个场景,即“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arget="_blank">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此种方法将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历史且全面地描写了现实。
四、论述题(25分)
19.试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答案:聂赫留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上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丝洛娃的勾当。
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型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