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_形考任务二0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_形考任务二0
试卷总分:100 得分:2
1. 《走向冬天》的作者是 ## 。 ?? ???? ?
答案:北岛
2. 《一个人的战争》的作者是 ## 。 ?? ???? ?
答案:林白
3. 《树王》的作者是 ## 。 ?? ???? ?
答案:阿城
4. 《会唱歌的鸢尾花》的作者是 ## 。 ?? ????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舒婷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5. 许三观是《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许三观卖血记
6. 《我们仨》的作者是 ## 。 ?? ???? ?
答案:杨绛一网一平台答案
7. 松二爷是话剧《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茶馆》
8. 陈泥鳅是小说《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故里三陈》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9. 岳之峰是小说《 ## 》 中的人物。 ?? ???? ? ?
答案:《春之声》
10. 王一生是阿城小说《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棋王》
11. 菊儿是莫言小说《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透明的红萝卜》
12. 许玉兰是余华小说《 ## 》 中的人物。 ?? ???? ?
答案:《许三观卖血记》
13. 《一个人的战争》的作者是 ## 。 ?? ?? ???? ?
答案:林白
14. 《私人生活》的作者是 ## 。 ?? ???? ?
答案:陈染
15. 《孕妇与牛》的作者是 ## 。 ?? ???? ?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铁凝
16. 《茶馆》(第一幕)是中国话剧史上空前的一幕。这有赖于剧作家老舍、导演________以及满台好演员的绝配 ???? ?
答案:焦菊隐
17. 《游戏·平等·墓地》的作者是 ## 。 ?? ???? ?
答案:史铁生一网一平台答案
18. 于坚的《尚义街六号》发表于1986年11月号的《诗刊》,曾引起被文学史称为“第三代”或“________??”诗人的口语写作。 ?? ???? ?
答案:后朦胧诗
19. 《麦地与诗人》中,海子诗歌中具有原型意味的意象是“________”。?? ?? ???? ?
答案:麦地一网一平台答案
20. 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前有《商州初录》,后有《商州再录》 、________??。?? ?? ? ? ?
答案:《商州又录》
21. 昌耀的《凶年逸稿》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即源于此。 ?? ???? ?
答案:参考答案: 在饥谨的年代
22. 《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________性”小说。 ?? ???? ?
答案:自传
23.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核心意象是第三节出现于黑孩幻觉中的“________??”。 ?? ???? ?
答案:金色的红萝卜
24. 王蒙《春之声》的基本结构方式是主人公的________。 ?? ???? ?,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答案:意识流
一网一平台答案
25. 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________??”,即是要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力,________,________??。 ?? ???? ?
答案:感受 感知力 创造力
26. 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一网一平台答案
答案: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
27. 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
答案: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
28. 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
答案:①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②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③另一方面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相比较,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
29. 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答案:①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②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 |
上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下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阶段作业4阶段作业4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