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拓荒文明中的信心之旅:对《摩西五经》与薇拉•凯瑟的《哦!拓荒者》的互文性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 68|回复: 0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734
发表于 前天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雅宝题库答案
****此区域为收费内容****    需支付 1 知识币后可查看,1币=0.01元查看答案


雅宝题库解析:
在美国文学史上,薇拉•凯瑟(1873-1947)独树一帜,贡献独特。她以美国西部大草原为背景的拓荒小说为她赢得了很多好评,但小说中的伊甸园式幻想以及怀旧的风格使有些作家认为她是一个“逃避主义者”;本篇论文通过将其作品《哦!拓荒者》与《摩西五经》等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揭示出薇拉•凯瑟其实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她满怀理想和热情,立志用艺术来治愈其时代的创伤,试图用文学创作来重建美国拓荒文明中逝去的信念,重构人间伊甸园,在其中,人们不仅物质富裕,而且拥有强大的精神信念。互文性是指通过对其他文本的重塑或者指涉等手法而赋予另一文本意义。引喻是互文性研究的一种实际手法。本论文认为薇拉•凯瑟的《哦!拓荒者》不仅引用了个别的圣经原型或意象,而且借用了《圣经》中的全题框架和叙事模式—以信心和爱为根基的信心之旅乃至天路历程。通过对《哦!拓荒者》和《摩西五经》的互文性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哦!拓荒者》隐含的主题,而且还能对美国的拓荒文明乃至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个更为清晰的理解。主体第一章对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诸如美国的清教历史和拓荒文明等历史背景、文化背景、薇拉•凯瑟本人的信仰传统和理想主义、以及互文性方法作了一个全面的展示。美国的始祖—清教徒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坚信美洲大陆是上帝赐予他们、并且希望他们在那里建立人间伊甸园和人间天国的“应许之地”。带着这种信念,他们来到新大陆,刻苦地实践自己的宗教理想,努力地建立丰裕富足的社会,以证明他们的信仰。这就是最初的拓荒精神。这种精神最终随着美国工业文明的发展而被扭曲直至丧失。有着深厚清教家庭背景的薇拉•凯瑟希望在文学创作中重建美国拓荒过程逝去的信念根基以及宗教理想。所以,对薇拉•凯瑟的《哦!拓荒者》和作为清教文化和拓荒文明蓝本的《摩西五经》进行解读尤为必要。主体第二章对《摩西五经》进行了地梳理,研究了本文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摩西五经》和整部《圣经》的核心概念—信心之旅。对上帝保持信心就意味着必须遵守他的律法。根据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始祖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以色列人被许以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逃出埃及之后,古代以色列人开始了前往“应许之地”的历程。但是,由于缺乏信仰,虽然他们进入了流奶与蜜之地,却始终停留在精神的荒野上。他们前往“应许之地”之旅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转移,其实还是一个心路历程。这个心路历程最终驶往《新约》,并且在《新约》中得到了最好的阐释。在《新约》中,对上帝的保持信仰变成了接受上帝无私的爱,以及对上帝和人类奉献自己无私的爱。无私的爱成为了心路历程的根基。主体第三章通过对《哦!拓荒者》和《摩西五经》中的一些文本角色,文本情节和背景之间的相似性的分析,从而证明《哦!拓荒者》中对《摩西五经》中以色列人去往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之旅的隐喻。约翰•伯格森和亚历山德拉•伯格森在小说中分别扮演了古以色列人的领导者摩西和约书亚的角色。通过对圣经中信心之旅的隐喻,薇拉•凯瑟清晰地展示了美国西进运动的重要意义,赞扬了拓荒者们在美国西部拓荒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坚定信念。第四章继续研究小说中伯格森一家征服土地后的旅途。正如信仰,爱也是人类的心路历程的根基。在《新约》中,耶稣奉献出自己,葬身于十字架上,他的爱闪耀出永恒的救赎力量。同样,亚历山德拉通过对家人和同胞无私的爱,最终完成了她作为朝圣者的心路历程。而那些既没有信仰又缺乏爱的自私的人们则只能像忠实地传达上帝预言和警告的先知—疯子艾弗所指出的那样,停留在冷漠无情、充满毁灭的此生世界,永远到不了充满爱的来世。通过以上对《哦!拓荒者》和《圣经》中的《摩西五经》的互文性解读,本文揭示出《圣经》的一个中心主题—信心之旅贯穿了薇拉•凯瑟的小说,并且在情节构建、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本文对美国拓荒精神进行了解读。这一精神不仅在美国拓荒时期激励人心、催人奋进,在现在依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帮助中国读者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借鉴这一拓荒者精神。





上一篇:直升机滑油冷却系统优化耦合设计研究
下一篇:汉英路径动词词汇化类型对比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