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单台计算机所能够完成的工作和占用的信息资源都十分有限,而把各单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计算机网络,就能在局部或者更大的范围内实现通信和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就能实现这一功能。
1.1.1 基本概念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事实上,目前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互联网的特征和全部含义。不仅如此,对于很多人而言,互联网甚至是一个难于把握的系统,对于它的构成和发展,以及它所具有的作用与影响缺乏全面的理解。
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它并非一个具有独立形态的网络,而是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类型各异、规模大小不一、数量众多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在一起而形成的网络集合体,成为当今最大和最流行的国际性网络。
但仅这样来描述互联网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载体,而互联网的实质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环境,这也被人们称为全球信息资源网。互联网采用TCP/IP作为共同的通信协议,将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只要与互联网相联,就能主动地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还能以各种方式和其他互联网用户交流信息。但互联网又远远超出了一个提供丰富信息服务机构的范畴,它更像一个面对公众的自由松散的社会团体:一方面有许多人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和机构资源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互联网中进行开发、运用和服务。互联网正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的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1.2 起源和发展
互联网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于1969年12月建立的实验性网络ARPANET发展演化而来的。ARPANET是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是一个实验性的计算机网,用于军事目的。设计要求是支持军事活动,特别是研究如何建立网络才能经受如核战争那样的破坏或其他灾害性破坏,当网络的一部分(某些主机或部分通信线路)受损时,整个网络仍然能够照常工作。ARPANET模型为网络设计提供了一种思想:网络的组成成分可能是不可靠的,当从源计算机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信息时,应该对承担通信任务的计算机而不是对网络本身赋予一种责任——保证把信息完整雅误地送达目的地,这种思想始终体现在其后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
互联网的真正发展是从NSFNET的建立开始的。最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曾试图用ARPANET作为NSFNET的通信干线,但这个决策没有取得成功。不直接从ARPANET起步,其原因与其说是技术性的,不如说是政治性的。正是由于ARPANET的军用性质,并且受控于政府机构,不难想象,要把它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网络技术取得巨大进展,不仅大量涌现用诸如以太网的电缆和工作站组成的局域网,而且奠定了建立大规模广域网的技术基础。在这时NSF提出了发展NSFNET的计划。1988年底,NSF把在全国建立的五大超级计算机中心用通信干线连接起来,组成全国科学技术网NSFNET,并以此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实现同其他网络的连接。今天,NSFNET连接了全美上百万台计算机,拥有几百万用户,是互联网最主要的成员网。采用互联网的名称是在MILNET(由ARPANET分离出来)实现和NSFNET连接后开始的。以后,其他联邦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互联网,如能源科学网ESNET、航天技术网NASANET、商业网COMNET等。此后,NSF巨型计算机中心一直肩负着扩展互联网的使命。 |
上一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命题作业21春兰大网院下一篇: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