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的生物课堂教学取得很大进步,我将我的课堂教学不断总结提升,整理出一套适合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命名为“五环”教学模式,简要介绍如下:
1 程序――五个环节
1.1 第一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阅读“导学稿”(课前编好,引发给学生)上的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1.2 第二环:探究“导学问题”。这个环节共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点巩固、跟踪练习、环节小结和评价七个步骤。①自主探究。全体学生根据导学稿上的“导学问题”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和图片,读课文要标注关键词,读图要明确图片与课文的联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②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之间交流自主探究的结果,并互相解答疑难问题,组长对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③全班合作探究。各小组提出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帮助解决,从而实现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互助。④师生共同探究。教师对学生表达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直至形成正确认识。这个过程教师一定不要直接说出结论,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互相讨论交流,直至问题解决。⑤知识点巩固。教师指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⑥跟踪练习。学生通过完成跟踪练习锻炼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跟踪练习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坚决不用那些一问一答、“开天窗”式的练习题。⑦环节小结和评价。除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口头表扬鼓励外,对各小组的表现打分量化并将量化分记录在提前设计好的“评分表”里。
1.3 第三环:构建“知识网络”。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知识网络的雏形可以在导学稿上提前设计好,由学生填写某些重点的内容。
1.4 第四环:搞好“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组员交换批阅,然后互相纠错,教师发现共性问题并点拨。
1.5 第五环:用好“评价杠杆”。各学习小组在每个环节的表现都由对应小组记录打分,每节课结束前由各组长宣布对应小组的得分,教师根据得分点评各小组的课堂表现。将评分表保存好作为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
2 前提――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问题”
设计“导学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探究兴趣的结合点。首先,生物学知识与农牧业生产、生活、健康、医学、生物科技等很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要利用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导学问题”。其次“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力求语言生动活泼,要引人入胜。例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小明将手伸到未晒干的粮食堆里,他感到里面热乎乎的,你想知道粮食里面为什么会发热吗?②为什么萝卜放久了就会变成空心大萝卜?③一个小孩到地窖里取白菜时晕倒了,幸亏家长及时发现才将他救出来,你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晕倒吗?学习“消化与吸收”的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有些同学对篮球特别入迷,因此有些同学连饭后的时间也不放过,你知道饭后剧烈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②我们每天吃三顿饭,但每天大便的次数一般是一次,而且大便的量远远小于吃饭的量,你想知道减少的部分到哪里去了吗?这些问题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核心――探究
“探究导学问题”环节分成了7步,其他环节的实施都是围绕这个环节进行的,都是这个环节的辅助,所以“五环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这个环节,抓好此环节必须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基础。
3.1 探究导学问题需要高效的方法。我最看重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法”,就是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分三步走――即“读课文标关键词”、“看图片再读课文”、“将关键词融入图片”三个环节。我们用的济南版生物教材的课文内容都搭配了精美的图片,在研读课文时要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做到“图文结合”、“以图为主”,以图片为载体将课文内容融入图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刻。
3.2 探究导学问题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很多七年级学生读课文找不到关键词,每节课的自学时间往往需要20分钟左右,刚开始我心里特别着急,有时忍不住给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同学能较快地找到关键词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了……课改初期我们渴望专家的帮助,学生们在新的学习方式面前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
近年来我的学生更加喜欢生物课,成绩也很突出,这证明“五环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的,我将继续完善这种模式,也希望广大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浅探下一篇:在矛盾冲突中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