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

[复制链接]
查看: 1315|回复: 6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7
发表于 2020-5-22 2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傩戏又称为中国的“活化石”,在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并融合了社会的宗教、人类、历史等学科。本文通过鄂西土家族傩戏的音乐文化、唱腔、器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分析了其音乐文化的特征、对弘扬和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
【关键词】:鄂西 土家族 傩戏 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识码:A
  
   傩是一种古老的艺术文化形式,其出现的具体时间我们已经无从追溯了,但傩礼在中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周代傩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春、秋、冬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国傩、天子傩和大傩,可见傩戏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在古代,根据社会等级制度和作用的不同,傩戏的编制也会有相应变化。除了皇宫中表演具有高规格的傩戏外,在民间也有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傩戏演出,这种带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傩戏在高度发展之时还一度传入了其他亚洲国家及地区,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到现在还保留着傩戏的某些艺术形式。
   在土家族,傩戏最初是用来在腊月驱逐疫邪、谢神还愿的宗教仪式。土家人民信奉傩神、土地神等,以冲傩还愿为目的的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和舞蹈、歌唱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傩戏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据崔在辉《“中国戏剧活化石”――恩施傩戏》中的记载,140多年前,有一位湖南艺人玩“汉流”到鄂西的恩施,将傩戏带到那里。由此“汉流”我们可以看出,恩施傩戏并非土生土长。它由汉族传入后和本地文化相结合,适应了当地土家族的宗教需要,在当地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改革使社会有了大的转型。作为傩文化根基的农村,大部分青年进入城市,傩文化渐渐失去了欣赏对象甚至是演员,只有老一辈的傩戏艺人在艰难维持表演。2001年5月,联合国际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19个项目中就有中国的昆曲。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和其它古老文化一样正在逐渐消失,支持傩文化对民族团结、研究历史文化生态的维持都有积极的意义。2006年5月,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518个项目中傩戏和相关的项目就占了近20个。傩戏文化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国家和各地的保护、重视及研究。如今不少鄂西土家族的老傩戏艺人如今还健在,并带出不少徒弟,每个傩戏队平均每月外出表演四到五次。20世纪后半期,鄂西土家族傩戏从传统的堂屋搬到了舞台上,在不少旅游风景点演出,并不断在戏剧表演中获奖。而傩面具也具有民族文化风情,深受大众的喜爱,被争相购买。
   通过对恩施三岔乡当地的考察,了解到田玉先是现在当地第27代的傩坛坛主,坛口名为感应坛。坛主传代要举行“过职”仪式,并传印、令、封、角等。田玉先师从谭学朝(已过世),先学习演戏和吹、打、唱,直到60岁才“过职”。现有正式徒弟5个,其中2个是十八九岁的学生,其他最大的学徒有五六十岁,一边学习一边经营傩戏队。傩戏队的演员(包括伴奏)最少8人,最多可达十几人。小型的演出几乎每天都有(以巫术治病为主),大型演出一年能有20次左右。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土家族与汉族群众杂居相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他们的艺术文化高度融合。汉族对土家族音乐的影响也十分深远,但傩戏作为古代戏剧形式保留了不少区域性的特征,土家族傩戏音乐的封闭性与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其原生性音乐特征。傩戏唱腔可分为高腔、傩腔,有九板十三腔之说。傩戏音乐主要是师傅口传面授,家传与师传相结合。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锣、鼓为主,兼有唢呐、笛子、胡琴等乐器,形式丰富多彩。
   一 鄂西土家族傩戏音乐的文化特点
   土家傩戏本身就产生于宗教性质的仪式,从音乐内容上看,在傩戏唱本,大多数都是驱疫求神或是歌颂神话人物;从音乐形式上,看傩戏的音程起伏不大,风格神秘诡异、庄重严肃;在歌曲中含有说唱音乐的部分,叙述性的歌词通常是根据现场人们的愿望所改编的,有酬神祈愿、有驱疫还愿。傩戏音乐伴随着怪异的舞蹈和突出的打击乐凸显出我国古代宗教形式的特点。
   从不同宗教表演风格上看,傩戏音乐可分为两种:祭祀乐和坛戏乐。祭祀乐是在傩戏中开始使用的,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它的种类丰富,其中小型傩戏仪式的不少歌曲和念白都参考了道教音乐的神谱、经咒等。演唱歌曲前的乐器演奏也类似于道教音乐鸣钟鼓三通的程式。坛戏音乐形式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运用衬腔起唱,旋律古朴简洁,它主要来自当地,音乐的曲式结构和鄂西土家族音乐基本相同。
   傩与民俗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积淀,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结合成为重要的傩俗文化。
   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而宗教形式的傩音乐主要作为祭祀的手段之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傩这种古老的仪式逐渐加入世俗和娱乐的因素,并发展到成为后来演艺化的傩戏形式。傩俗在宋代已形成一个系列,在明清更为普及。当时民间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分成“四季傩俗”:春季傩俗以正月为主,常规傩俗为新年贴门神或对联、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插柳等;夏季傩俗有画老虎驱邪、龙舟比赛逐疫等常见形式;秋季傩俗较普遍的有重阳登高、喝菊花酒等;冬季则是放炮竹、驱傩、换门神、饮酒、门楣插松柏树枝等最为常见。
   二 鄂西土家族傩戏表演艺术的唱腔
   唱腔是土家傩戏的灵魂,是研究总结少数民族音乐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鄂西土家傩戏唱腔古朴、结构短小、调式简单,为当地的传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就形式而言,鄂西傩戏的唱腔分为傩腔和高腔两类。
   土家族傩腔主要源于土家族民歌小调,是一种带有“民歌风”的戏曲化唱腔。鄂西土家族傩腔的内容来自当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大多数是老艺人传下的剧本。土家族人民向来能歌善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鄂西土家族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土家族音乐形式。土家音乐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可根据傩戏艺人的嗓音条件改变,鄂西土家族的唱腔在长期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傩戏唱腔主要以土家族语调为基础,在鄂西不同傩戏演出时,常会出现唱腔不同而唱词相近的情况,这是唱本和唱腔的传承方式所决定的。
   鄂西土家傩戏的傩腔调式以我国古代五声调式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不同宫音组成不同的调式音阶,宫调式较为少见,常见的有徵调式和角调式,运用最多的是羽调式和商调式。在音程进行中以级进为主,旋律基本平稳,有少量的八度大跳。在实际的演唱中傩戏艺人可自己随性加入滑音和颤音。在傩腔的结构形式上,至少是一首完整的乐句,四句以上的复套唱段或为一句的单板式唱段。傩腔的节奏自由,有时可在一段唱腔中包含好几种不同的节拍。
   虽然都是傩戏常见声腔,高腔却是受青阳腔和目连腔影响的外来声腔,所以高腔的历史晚于傩腔。高腔节奏较为自由,但与傩腔相比,演唱难度更大,音调高亢奔放,旋律起伏大,节奏较为自由,音程跳进多,带有“山歌风”的显著特征。
   鄂西高腔旋律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主,偶用清角、变宫、变徵等经过装饰的旋律,所以高腔与五声调式的傩腔不同之处是它是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在节奏上高腔虽然较为自由,但常见散板在一段乐曲的开头和结尾。高腔的音乐主要属于曲牌体,来自于古老曲牌,多见重复运用同一支曲牌,其骨干音、特征性旋律音型基本不变,在传承发展中其音乐艺术原貌可见一斑。高腔的唱腔结构一般为腔多字少,以上下呼应的两句体和上下句反复形成的四句体为主,运用起承转合的布局。“起”和“承”时,速度平静、柔和,多为慢板。到“转”时会产生旋律的变化,速度和节拍会有较大改变。在最后“合”时,高腔则以一种完整、稳定的终止感结束。
           
        三 鄂西土家族傩戏乐器
   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文化历史悠长,音乐文化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傩戏的音乐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兼有唢呐、笛子、胡琴等。锣和鼓又是傩戏表演中最为常见的打击乐器。我们考察发现,恩施土家族三岔乡的傩戏乐器除了锣鼓和二胡等拉弦乐器外还有吹奏乐器唢呐。在土家族傩戏音乐的演奏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唢呐去掉了前面的喇叭部分,只用管子部分做为独具音色的伴奏乐器,当地土家族傩戏的表演艺人说是为了能和二胡等各种乐器在音乐色彩上更好地融合,从而提高音乐艺术的表现效果。
   打击乐器是中国历史上乐器的第一篇章。《吕氏春秋》中有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其中这“投足”一词正说明节拍和节奏在歌舞中的运用,而最佳展现节拍和节奏的乐器则是打击乐器。在周代乐器“八音”的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金石革木”这四种敲击乐器就占了一半。而锣属于革之乐器,是傩戏乐器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
   鼓是古乐器中最早产生的一种打击乐器。最初的鼓是土鼓,后来改为木鼓,直到商代才开始出现了铜鼓。在生产力条件低下的环境中,最初是没有音乐的,人们在舞蹈时用身体拍打或敲击地面来娱乐。后来人们发现陶制的用具原来可以用来敲击产生有节奏的音乐。根据人们对鼓腔的听觉发现,在陶制的食器上蒙上兽皮就出现了鼓的初始形态。锣的产生比鼓稍晚一些。在公元6世纪,后魏出现了名为“打沙锣”的铜锣,是锣的最初形式。土家族傩戏属于古老的民俗表演艺术形式,从傩戏音乐的一开始就伴随着鼓和锣两种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
   土家族傩戏音乐中以锣鼓为主要乐器,它们在傩戏表演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锣鼓乐器的演奏在音响上给以隆重、热烈的效果,无论是请神还是送神,它们都有帮助仪式进行的作用。而在傩戏表演的不同阶段,锣鼓的意义也不一样,有的是为神开道,有的是通神招灵,还有的是安民驱鬼。
   伴奏锣鼓按伴奏和独奏还可分为唱腔锣鼓和表演锣鼓。唱腔锣鼓主要用于傩戏唱腔的伴奏,但在帮腔中,一般不用大锣,而用小锣。表演锣鼓主要是在舞蹈中配合傩戏艺人的表演,尤其以傩舞锣鼓独具民俗文化艺术的表演特色。无论是唱腔锣鼓还是表演锣鼓的音乐,都有娱神和娱人的艺术性功能,它们在傩戏仪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伴奏锣鼓和唱腔本身既是对傩戏内容的描述,又是对傩文化内涵的解释。
   四 结语
   鄂西傩戏是中华傩戏中的一种,是戏剧的最初形式,代表着中国的古老文化的遗产。鄂西傩戏文化属于湖北艺术文化遗产的一种。与其它大部分戏曲曲种一样,长阳南曲长期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发扬。鄂西傩戏的产生时间虽无从考证,但就已知的传承历史和遗留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它的传入至少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鄂西傩戏本来就是傩戏和鄂西当地土家族音乐艺术的融合,同时它的发展也一直使汉族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相互渗透。鄂西土家族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音乐艺术形式,独具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它本身的发展是适应历史的要求,当世界已经改变,如何继承古老文化艺术已成为我们当今一个重要的课。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艺术形式“百家争鸣”,鄂西土家族傩戏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必须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和人民对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文化特征的研究,希望能为其良好的发展和繁荣作一点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土家族歌师文化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08CMZ008。
  
   参考文献:
   [1] 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土家族研究丛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向柏松:《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 萧洪恩:《土家族仪典文化哲学研究――土家族研究丛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吕骥:《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
   高洁,女,1982―,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陈宇京,男,1970―,湖北恩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东西方美学比较,工作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试论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
下一篇:一幅漫画引起的深思(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494
发表于 2020-5-22 2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494
发表于 2020-5-22 23: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3

帖子

51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94
发表于 2022-3-12 23: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82

帖子

53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73
发表于 2022-3-13 21: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医科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9

帖子

54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18
发表于 2022-3-14 06: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大广东开放大学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97

帖子

50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95
发表于 2022-3-14 07: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怎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