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据谷子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析了突泉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并针对不利因素提出生产建议,为当地农民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科学种植谷子提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气候条件;种植建议;内蒙古突泉
中图分类号 S515;S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07-01
谷子俗称粟,脱壳后成为小米,是一种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喜光作物,起源于我国,适宜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北方人喜爱的食粮。突泉县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日照丰富,干旱少雨,加上无污染的环境,成为东北地区绿色农畜产品集散地之一。谷子一直是突泉县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以谷子为主产的杂粮杂豆生产已成为突泉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
1谷子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
1.1温度
谷子是喜温作物,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可分为早熟(60~80 d)、中熟(90~110 d)、晚熟(110 d以上)等品种,不同地区谷子的播种期取决于当地无霜期的长短。生育期要求积温达到1 600~3 000 ℃,早熟品种相对于晚熟品种要求积温较少。谷子各生长阶段所需温度不同,土温稳定在10 ℃以上时适宜播种。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 ℃,发芽的上限温度为30 ℃,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20~22 ℃,拔节至抽穗期对温度反应敏感,要求适温为25~30 ℃,低于13 ℃不抽穗。日平均气温为白天22~25 ℃、夜间18~21 ℃,最利于谷子开花受粉,气温过高影响花粉的生活力和受粉,低于10 ℃花药不开裂,易形成障碍性冷害;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 ℃时,秕粒达1/3~1/2,低于15 ℃时,几乎全为秕粒[1]。
1.2水分
谷子较耐旱,主要体现在苗期,拔节后耐旱性逐渐减弱。土壤含水量为9%~15%即可满足谷种发芽对水分的要求,当田间持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时,幼苗出土最快;出苗至拔节期,谷子地上部分生长慢、植株小、消耗水分少,对后期的防旱防倒伏都有积极作用;拔节至开花至灌浆期是谷子需水临界期,需土壤湿润,以田间持水量的70%为宜;灌浆后至谷穗成熟,对水分需求减少,若水分过多则会造成贪青晚熟,增加秕粒[2]。
1.3光照
谷子是C4作物,较高于小麦,喜光不耐阴。整个生育期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壮苗,使穗长、枝梗数和小穗数增多,有助于花粉分化,提高受精能力,积累光合产物,从而增加千粒重。谷子又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出苗后在8~10 h的短日照条件下,10 d即可完成光照阶段,缩短出苗至出穗时间,提早抽穗。
2突泉县气候条件分析
突泉县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由西北1 392 m向东南递减至200 m,耕地面积14.47万hm2,以旱作农业为主,土壤质地多为壤土,耕性较好,保水保肥能力良好。
2.1温度
突泉县年平均温度为5.4 ℃,≥10 ℃的有效积温为2 300~2 800 ℃,无霜期110~130 d,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1.4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月平均温度从-3.3 ℃上升为15.1 ℃,平均气温为21.3 ℃,7月为一年中最热月,气温达22 ℃;8月以后,昼夜温差变大,有利于谷穗结实。
2.2降水量
突泉县年降水量为350~450 mm,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降水不均,雨季集中在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对应了谷子生长“早期宜旱,中期宜湿,后期不宜涝”的水分需求[3]。突泉县有“十年九旱”之说,旱情通常发生在春、夏、秋不同季节,农田水利灌溉条件较差,为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2.3光照
突泉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80 h,光照充足,以春、秋季太阳辐射最强。
3种植建议
3.1适时早播
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商品性和营养性高的优良谷种,在搞好种子处理的前提下抢墒早播,采用膜侧播种技术有效地蓄纳天然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进而大幅度提高谷物单位面积产量[4]。
3.2加强田间管理
在幼苗5~6 cm时进行定苗,做到合理密植。整个生育期一般不用灌水,如拔节孕穗至灌浆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追施孕穗肥,以提高结实率,并注意防治红蜘蛛;后期多高湿多雨天气时,要防止锈病发生。
3.3合理施肥
虽然土壤肥力较适宜谷子生长,但仍要注重基肥、种肥、追肥的合理施用,以加快谷子生长,满足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达到优质丰产。
4参考文献
[1] 朱云飞.优质谷子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0):9.
[2] 张韶军.试论干旱半干旱地区膜侧谷子栽培的前景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8(5):51-53.
[3] 张小东,陈全入.利用气候条件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9):22.
[4] 袁秋星,罗伯全.优质谷子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升林业多种功能 促进绿色增长下一篇:鞍山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