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探讨

[复制链接]
查看: 1108|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5-23 13: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本研究,以五所乡镇实验小学为研究基地,以教师教学课堂为研究平台,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为诊断对象,通过对真实材料的提取、梳理与分析。并从有效整合中存在的问、解决对策以及对教师培训引起的思考,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有效整合
  
  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认知学习方面的发展。在校本研修指导活动中,笔者对五所乡镇实验校中近百名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存在有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有效呢,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一、有效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课堂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与帮助,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给听课者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导致课程教学目标出现偏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作为呈现课程内容的“替身”;网络资源不进行加工用于课堂,无视学习者的差异性,等等。这样,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多媒体走秀”活动,学生缺失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有效整合的对策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笔者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整合的对策与方法:
  1.认真学习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专家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必须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本身虽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的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些认识表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始终是一线教师的重要实践主题,提升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是教师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达成度,这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
  2.研读教材探寻有效整合的关键点
  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框架结构和教材的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应研究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住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特点,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逻辑关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为教学设计和有效整合的实施奠定基础。尤其是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初步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为有效整合中作好准备。所谓关键点,是指教学过程中对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准确地抓住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就能够顺利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字母能表示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赵东老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例⑷中小红与她爸爸之间的年龄差不变,大胆地将其改编为教学情境“神奇魔盒”。通过“神奇魔盒”中数的变化,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不断变化的数中隐含的不变规律,运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与简约性,强化了“字母能表示数”的意义,并抓住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体现了数学的函数思想。
  3.关注预设与生成做好有效整合的协调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做了大量的预设活动,精心预设了媒体教学课件的每一个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尊重学生个体的精彩生成,针对这些生成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从而使“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共同演绎出精彩课堂。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媒体设计中,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第一次接触用非具象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对他们依旧是一种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中低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边,比较熟练的使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公式。对于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已经熟练掌握并且记忆深刻。
  4.开展同伴互助提升整合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离不开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尤其是开展同伴互助活动有助于提升整合的有效性。课前,教师可以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让同伴对教学课件的有效性进行审视,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课中,邀请同伴走入课堂,对教学课件的有效性进行现场诊断。课后,开展同伴互助交流,探讨教学课件是否促进了师生的“教与学”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同伴的课堂观察表,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反馈,以尽快提升其整合的有效性。
  三、对教师培训引起的思考与启发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教师们最大的疑问是:怎样整合才算有效?对青年教师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师培训中,为了把这一问题落到实处,我们通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与加强对媒体角色的认知。
  ⒈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为满足提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需要,我们建构了网络交流群学习共同体,不同学科与不同年级构建学科讨论组。为充分发挥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我们制订了研讨方案,收集研讨问题,把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有序地发布在群共享中,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最终对问题达成认知统一、经验分享以及整合技能的指导。
  2.加强对媒体角色的认知
  在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对话。在教学设计的因素中,媒体选择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与教学条件等因素,还要加强对媒体角色的认知。如,授导型教学设计突显了媒体的角色作用,强化了媒体的主导作用与辅助作用;讲解法中,教师为主,媒体为辅;演示法中,媒体为主,教师为辅;操练/练习法中,媒体和学生互动,教师为辅,等等。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并不是单纯看课堂上使用的技术有多好、多新,使用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是教师学习情境的有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为此,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不但是职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个体专业发展的动力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呈领、杨琳、刘清堂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2] 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
  [3] 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理论与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45
发表于 2020-5-23 13: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0

帖子

52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5
发表于 2022-3-13 1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