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度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计算机为核心且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不仅是新课程目标的载体,而且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极好途径,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新课标的实施,指出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这次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引入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在采纳国内一线教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渗入进来,强调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把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代理念充分展现出来。我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积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在教学中把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认识及提出一些思考。
一、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与思想,为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实施作好辅垫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些抛开以往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而采用适合本学科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在培养现代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信息技术”是属于“技术”这一学习领域下的一个科目,它由“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等多个模块组成。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学生将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新的教学方式的特点,教师由原来采用的灌输转变了引导和帮助。作为一名教师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一个点,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吸取经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适合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挖掘式学习
挖掘式学习的实施过程是:就是教师自己出一些适合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资料或者校园网发布给学生并让学生作出回答。同时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资源信息(如参考文献、网址等)等也要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鉴和参考。同时教师还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此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和启发。这种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站在了积极主动学习的位置上,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高中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适合采用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就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原理及其相互连接和关系等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2.互动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是以BBS系统为媒介的,教师在BBS上建立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题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建议发表自己的评论,这种模式使一些没有明确是非标准的话题得到讨论。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中导入。课本上的各个知识要点都可以为一个有用的课题,让学生利用书籍、报刊、网络和光盘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材料从而针对课题进行讨论式学习。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观点、发表评论意见的互动过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3.组合式学习
组合式学习是一种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完成给定学习课题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以计算机网络资源为依据,由同组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查找,彼此交流与探讨,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是组合式学习的基本模式。象“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课程设计部分的教学可以采用一种或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一个大的课程设计作业可以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部分,每名学生在同一协作组内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都伴演着不同的角色。
组合式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相比,整个实施过程很明显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起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组合式学习,学生可以提高与人交流、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以及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二、领会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学习,更新传统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抢占新的制高点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质是整个教学的重心。课堂教学不在以教师表现为主,而是师生互动,学生自觉学习,同学间相互探讨与协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探究情感,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让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不能局限于只学习信息技术,而应该转向把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问题过程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是以往的传统教学,这样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没有使教师的作用降低,工作量减少,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教师不仅按原来的教学进行,还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敢于探索、总结经验。
三、领会精神,认定目标,积极主动,认真作好授课准备,大胆尝试
验证方案、创造经验、提升自我、改良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应带着光荣感、使命感,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适应未来高科技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要想注重教学过程,讲究体验感受,必须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熟悉和钻研教材,思考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使教材的知识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轻松自然的学习,顺利地引入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境界。同时定期找学生谈话,对学生的兴趣,知识的掌握程度都要有深刻的了解,经常关心他们,跟他们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把知识真正融入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中。真正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想备好课首先必须吃透教材,然后采用导入的办法把学生需求的话题导入,把实践中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对教材进行重组、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把握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服务。教师的备课应该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资料准备;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并尽快解决;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补充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与联系,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实行集体备课,共享教学资源,达到互相促进。信息技术,基于其自身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如果自己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的话,那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呢?
四、重过程,谈感受,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学生当作重心。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切动态,言行举止,情绪变化,心理感受,兴趣爱好,把以前以教师的精彩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摒弃掉,让教师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当然并不是教师的学习不重要了,而是更加注重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了。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当然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当然现在的课堂教学在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的情形下,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因为信息技术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学进行,学生玩游戏、上网、聊天的机会就多了,因此教师还必须进行管理和监督。当然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师生互动外,还应该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以组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而“综合活动”则更加全面地让学生有发展个人才华的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综合地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常常随机应变,以防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这种可能;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中的热闹而不混乱,即学生可以学生处在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而不像闹市般的闹哄哄的。
五、以教为主,边学边教,寓教于乐
新课改是比较新的东西,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应该站好自己的岗位。同时教师也是学习者,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学习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尽可能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娱乐, 同时让教师把教学当成是一种乐趣,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与深度,从而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当然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和思考如:
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使老师们习惯了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对选修课的评价方式不改,对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甚至失败。
特别地,信息技术课是高中的次科,学生一直以来都不甚重视。按新课标的精神,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在这一领域修完四个学分(2个必修+2个选项修)。这样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门功课的重视程度。但因为一直以来这门课没有纳入会考或高考的科目,因此无法对教学效果给予评价。此外,考试的形式目前选择(机试、笔试、混合形式)。由于不同地区在对信息技术的硬件支持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所能开出的选修课差别甚大。比如信息技术新课标虽然规定了5个选修系列,但是,每个系列的模块怎样设计?怎样考核?老师按自己所长报出的选修课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选择老师时如果厚此而薄彼,学校该怎样排课和协调?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这与巩固基础的初衷有些矛盾。这些都是面临的严重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新课改目标在于提升自我,改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改革也肯定会遇到很多因难,需要教师与学生想办法来解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理论与实践下一篇:捕捉即时信息 掌握有效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