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

[复制链接]
查看: 942|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31
发表于 2020-5-23 16: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追溯了学习型社会的提出与发展历程,概述了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关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等的研究现状和有关观点。目前学习型社会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仍处于一种众说纷纭的摸索阶段;二是缺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典型模式、路径的总结归纳和推广应用;三是缺乏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研究。针对不足,建议今后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理论上要继续深化,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路径和典型模式的研究、对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政策法律保障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指标体系;定量化测度
  中图分类号:C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6-0093-05
  “学习型社会”,英文“learning society”,又译作“学习化社会”或“学习社会”。学习型社会是指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就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这一概念颇受理论界重视,不少学者就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等理论问提出见解,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国情况看,进入21世纪以来,对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并日渐升温。总结国内外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现状,找出不足,明确未来方向,这对指导我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学习型社会”最早为美国学者何钦斯于1968年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提出的。何钦斯认为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转变为“学习型社会”,学习资源由构成社会的各个部门来提供,每人都要参与教育和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以外机构和制度的教育能力,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书从终身教育及学校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型社会”概念加以论述:“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那我们除了‘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境界”。此报告书标志着“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形态的理论正式推出。
  此后,相继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型社会”提出了不同见解,主要观点有:
  布希尔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观念是把学习当作正常的日常生活之事,而教育则被视为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彼得森进一步认为学习型社会尽可能向大众开放;教育机会应延伸到社区,并融入社区事务与问题;各种教育资源应广泛应用。兰森从个人、学校、社区、政府等角度论述了如何建立学习体制,并扩展了学习型社会的价值。贾维斯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未来的概念,包含了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继续教育、回流教育及社区教育。范德济提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提升学习质量,建立支持体系,引导自我完善,保障学习权等。
  “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产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推进和深化现代终身教育的一种全新思想。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何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书对“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相继使用这一术语。此阶段主要是“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与初步解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相对于前阶段学术界进行的研究,“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渐渐进入政府以及国家组织的政策文件中,“学习型社会”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次。“学习型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学术观点,且成为推动全世界各国教育、社会变革的主要思想之一。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全世界主流趋势。国外“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建》、《第五项修炼(变革篇)――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等著作。
  从国内研究情况看,1989年出版的《职工学习学》中首先论述了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问题,并提出了“学习型中国”概念。在之后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学习型社会”概念进行了延伸,相继提出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等概念。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讲话中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一高度,并将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指出:“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其中不乏有质量高、影响力大的著作,如厉以贤的《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高志敏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郝克明的《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吴尊民的《现在国际终身教育论》等。
  二、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看法,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来诠释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学习型社会。依据都荣胜的观点,可以分别从个体、社会、个体与社会相结合三个角度阐述学习型社会的内涵:
  1.基于社会的角度。主要强调政府、社会及民间力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导作用,关注更多的是社会该怎样为个体提供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使在社会中的个体能够充分学习。目前主要的观点有:(1)何钦斯主张社会应提供资源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学习与人格的完善;(2)OECD认为,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是全社会每个人一生所应有,每个机构均应负起教育的责任、提供教育的机会,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支持个人终生学习的社会;(3)爱德华强调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有教养的社会与学习市场;(4)历以贤指出,学习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4]。
  2.基于个人的角度。此角度是强调个体的作用,主张个体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扩展到整个团体,然后是社会成员都自觉学习,重点是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观点有:(1)波什尔指出学习型社会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2)亚伯斯强调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实用的理念,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整合的态度和统合各种不同社会的策略,也是一种教育的隐喻;(3)赵利认为,所谓学习型社会            是指人的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人人均能终生进行学习的社会。
  3.基于社会与个人相结合的角度。此角度主张既要发挥个人积极性,也不能忽略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主要观点有:(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学习型社会作如下理解:社会上具有教育功能的组织联成一体,让学习成为贯穿人一生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并不是不识字的人,要建立起“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而不是把教育计划局限在诸如劳动技能等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2)胡梦鲸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理想社会,学习者的基本权利能够获得保障,教育机会能够公平提供,学习障碍能够合理去除,终身教育体系能够适当地建立;(3)王照指出学习型社会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而构建的社会模式,对个人、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积极有益的选择。
  三、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目前的主要观点有:
  彼得森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有教育机会应尽可能向大众开放并应延伸到社区、融入社区事务与问题中,同时广泛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而非仅限于教育机构……。
  胡梦鲸提出就其实质意义而言,学习社会的本质具有下列特征:学习社会是一个终生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无学习障碍、以终生教育体系为基础的社会。
  郝贵生认为学习型社会具有全民性、终身性、自主性、责任性、素质性、科学性、超越性、团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十大基本特点。
  易培强(2003)指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意义得到升华,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学习组织结构。
  四、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终生教育的关系
  在我国,从1978年开始学习型社会教育政策制定的演化顺序大致是职业技术教育一成人教育一终生教育一终生学习一学习型社会。因此,学习型社会、终生学习与终生教育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和相近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弄清它们的异同无疑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高志敏认为,三者共同主张教与学的特性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谋求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但从战略选择方面,终身教育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终身学习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而学习型社会则是前两者的集结过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贡咏梅认为,三者在产生的背景、终极目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手段都是相同的,而在具体目标、战略出发点与实施侧重点存在不同。
  王丽雅认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升华,终身教育侧重于教育供给,终身学习侧重于学习者个人的内在变化,学习型社会侧重于社会形态的构想。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两者协调配合,最终促进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五、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路径和措施
  对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下列几点:
  第一,颁布相关法律。如美国的《终身学习法》、日本的《关于健全振兴终身学习推进体制的法律》、韩国的《终身教育法》等等。第二,加大学习型社会方面的投资。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是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经验。第三,建立完善的公共学习场所。西方国家的公共学习场所对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第四,创建新型学习服务机构。传统的学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需要创建学习服务机构。第五,加强学习交流。如今已有超过40个国家举办成人学习周活动,激励人们参加学习活动,获取更多知识。
  从国内研究和实践情况看,许多学者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原则、路径、策略和具体对策等进行了研究。典型成果主要有:
  刘复兴提出,学习社会的建设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以人为本、社区本位、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动态化、网络化、国家和政府起主导作用等。同时他提出我国学习型社区可能的发展模式:第一,以地域特征为标准,划分为城市型、市镇型和乡村型学习型社区;第二,以主导者和组织者为标准,把学习型社区分为学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
  秦洁认为,构建学习型小区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并从知识经济、社会结构、个体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必要性,从转变观念提升居民学习力,培育学习型家庭和楼组,创设学习型小区的保障机制,建立小区教育的操作体系等四方面提出构建学习型小区的对策。
  高伟总结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社会条件:制度保障和机构保障;学习时间的保障;更新学习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
  从实践情况看,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建设社会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的先进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第二,科学构建学习型社会教育体系,形成社会共识,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注重交叉领域;第三,打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平台,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配置;第四,积极促进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第五,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保驾护航。
  六、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学习型社会内涵、基本特征的理解不尽一致,不同观点间差异较大,因此建立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非常困难,也正因于此,关于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的研究比较少。尽管世界许多国家都在提倡建立学习型社会,但没有哪个国家明确建立起一套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目前与学习型社会密切相关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一是一些国际组织对一国教育情况进行评估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二是许多发达国家制定的本国终身学习目标或成人教育的有关指标。
  国外的典型成果主要有:
  OECD于1992年首次出版Education al a Glance:OECD Indicators,该教育发展指标分为教育制度的人口、经济和社会背景;教育的成本、资源和过程;教育的产出;专业术语、注释和一些技术性的信息几个部分。这套指标体系是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同时兼顾指标的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2006年OECD的教育发展指标分类发生了变化,指标共分四大部分:一是教育机构的产出和学习影响;二是投资于教育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三是教育的投入、参与和升学;四是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下设27个指标,修改的指标特别注意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
  欧盟在2002年发表了《欧洲终身学习品质指标报告书》,报告书的众多专业成员总结出4大类、15个最具有代表性和适当性的终身学习品质的指标,分别是:技巧、能力与态度;条件与参与;终身学习的资源;策略与系统发展。这套指标主要的缺陷是只用15岁儿童的PISA测试反映,忽视了成人学习的产出。           
       台湾地区在2001年根据“背景一投入一过程一产出”模式组织建立了“台湾社会教育指标体系”和“成人教育指标体系”,其“背景”部分主要包括法令修订,“投人”包括经费、人员、教育机构投入;“过程”上分为活动和参与;最后是“产出”,用文盲率来实现,整个指标体系衔接比较清晰,共33个指标。
  就中国大陆而言,较多的是各地区就自身建立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而建立的评估指标以及一些企业制订的学习型企业的评估指标,就学习型社会整体而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典型成果有:何致瑜提出以知识基础、教育能力、学习活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构成要素,下分12个二级指标的学习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郝克明主持的“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课题中提出了一套12个大类、30个指标的学习型社会评估指标体系;彭家理把学习型社会分为根本目标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目标一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核心目标一构建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并以此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体系模型;顾明远、石中英提出了一套由领导和制度建设、学习资源投入、学习机会的提供和公众参与、学习目标4个一级目标,14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我国学习型社会评级指标体系;朱新均从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服务体系的构筑、合力式机制的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社会及成员发展六大方面考虑,构成了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95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不论是OECD或欧盟的教育指标在反应教育产出上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值,而是通过收集各国现有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依此看一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如何。而我国的学习型指标体系的设计很多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
  七、学习型社会研究的现存问题及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以来,我国对于学习型社会的研究不断深化,也开展了一定的建设实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总体描述的初始阶段。综观现有成果还存在以下不足:
  1.理论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索和探讨阶段。对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内涵的研究成果虽多,但学者问尚未取得一致,也没有被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型社会理论框架体系。
  2.缺乏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模式、路径的总结归纳和理性分析。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大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典型,但对典型模式、路径的归纳总结不够,同时缺乏对其机理、作用机制等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口号形式的多,有应用价值的少。
  3.缺乏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和测度方法的研究,定量化测度研究任重而道远。目前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多数缺乏对其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分析,没有紧密结合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来进行,选择的指标往往具有随意性,且多数没有对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量化判断,也缺少学习型社会建设程度界定和判断标准及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很难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针对目前国内学习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学习型社会研究应努力做到深化、细化、实用化和可量化,特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框架。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才能将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笔者认为应把学习型社会理论体系框架研究作为重点,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社会特点、基本情况等方面,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理论体系。要增加微观领域的研究,探索学习型社会中的人才素质、课堂教学、学校生活等问题。重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有必要从各个角度研究学习型社会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相关问题,为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2.细化对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路径和典型模式的研究。一是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型社会的扩展、投入、开发等,重点加强实践问题的对策研究;二是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重点加强实证研究,如进行社区教育实验、学校改革实验等,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应认真总结各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归纳典型模式,探讨优化路径,促进研究成果的实用化,更好地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提供典型借鉴。
  3.加强对学习型社会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实现对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的量化测度和相互比较。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以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对不同区域构建学习型社会进程进行定量化测度,并据此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分析,找出区域之间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优势、差距、不足,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监督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4.加强对构建学习型社会法规、政策和环境保障等的研究。政府在加快制定相关法律的同时,应更多设立学习型社会法规、政策和环境保障方面的研究项目,要分析现有相关法规、政策、体制、机制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推动作用,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相关体系,更好地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加工型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下一篇:主要液晶电视品牌瞄准2012年销售长大13%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45
发表于 2020-5-23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9

帖子

511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14
发表于 2022-3-12 14: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