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就业能力调查

[复制链接]
查看: 582|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5-23 1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方法,对7所高校的131名大学生就可就业能力状况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可就业能力进行了重要性梳理,并对梳理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 可就业能力 重要性排序 建议
  
  一、问提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多局限于大学生自身因素之外的诸如家庭、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改变、用人单位理念的转变以及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就业信息渠道的沟通等外界环境的改善上,而对大学生自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的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比如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如何等,几乎没有涉及。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及将来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就业能力进行重要性梳理,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规划。
  二、研究设计
  1、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访谈提纲如下: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包括专业技能、竞争能力、心态人格等各个方面。你认为要想顺利就业自己最应具备哪些能力?其次是哪些能力?要求所有涉及到的因素必须为个体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能够达到的。
  2、结果整理。剔除通过大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无法达到的项目,其余按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分类排出等级。
  三、研究结果
  在尽量维护代表性的前提下,采取了方便取样的形式,先后访谈了河南省共7所高校的131位同学。取样时尽量照顾了性别、专业、是否班干部、是否找到工作等因素。
  1、调查结果。当问及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有哪些优势时,99%的学生感觉都很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当问及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时,他们的话倒特别多,诸如专业不好啦,缺乏人际关系啦等等脱口而出。众多学生反应如此一致,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同时也折射出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优势特长没有足够了解,或者说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能力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最佳匹配。
  针对第二个问题:你认为要想顺利就业自己最应具备哪些能力?其次是哪些能力?被访谈毕业生的回答差异很大,每个人都依次罗列了四五种能力。
  综合131个人的结果,我们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能力,按其在访谈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及频次的高低来定义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为:先数一下某个体在访谈中总共出现了多少种个人品质,然后决定其分数等级。然后把访谈中所有提到其重要性的要素挨个数频次,把所有提及的要素按其出现频次的高低由高到低按降序排列,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分别把各个要素的种类等级乘以对应的权重,得到各要素的实际得分。这样可算出每一被访谈同学的所有要素得分,最后将所有同学的重复要素得分进行合计,得分最高的即为重要性第一,次高为第二,依次类推。
  最后的结果依次为:专业能力、准确的市场定位、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能力、道德品质等。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中最欠缺的能力也按同样的方式进行整理,最后结果依次为:专业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吃苦耐挫能力等。
  通过深度访谈,我们还了解了这些能力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含义及其功用和价值。
  大学生心目中的专业能力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本专业内部掌握知识的广度、宽度和深度,这个专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本行业的岗位上竞争时是否存在优势。该专业能力的高低用人单位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衡量:一是证书的等级和多少,包括奖学金证书及参加各种业务类竞赛或活动的证书;二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计算机专业的,给你一台电脑现场进行办公操作。第二层含义则是指在相邻或相近专业及交叉边缘性行业领域内竞争时对本专业能力进行扩展、灵活运用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更重要。很多时候,用人单位不会刚好需要我们在校求学的专业;即使二者比较一致,我们也会遗憾地发现,大学里所学知识总体较为陈旧,并且偏重于理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这也决定了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扩展、灵活运用的能力尤其重要。
  值得一提的还有道德品质一项。众所周知,道德品质本身带有社会称许性,即使个人道德品质一般,也绝不会有人公开这样宣称(这从大学生在影响就业最重要的能力中此项还很重要而到了最欠缺的能力中却消失不见了也可见一斑);而且道德品质高低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也没有很好的测量方案,那么用人单位又是如何衡量的呢?经深度访谈知道,用人单位是用是否获得过“三好学生”称号,以及“三好学生”证书的多寡来确定的。笔者也曾问过几个用人单位,他们对“三好学生”证书的真伪并没有特别的验证程序。
  其余能力都很明确,不再逐一赘述。
  2、排序说明的问题。如果说欠缺决策能力是因为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良好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基本构成之一;吃苦耐劳能力明显可以包括在良好的心理品质之中;那么,可以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及其最欠缺的能力在要素构成和排列顺序上惊人地一致。
  这样的排序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及其最欠缺的能力在要素构成及排列顺序上惊人地一致?笔者针对该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访谈结果,最后分析如下:
  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专业能力。查阅大量的实证资料发现,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的第一倾向是本专业方向的工作岗位(倾向率53.49%),第二倾向是相似或相近专业方向的工作岗位(倾向率37.56%),选择其他岗位的仅占8.95%。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热爱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即使起初不喜欢,四年的耳濡目染、日日熏陶,也已经在他们骨子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可为什么大学生最欠缺的也是专业能力呢?我们可以埋怨大学生整体素质低下,在校不刻苦努力,但这里显然还有更多的因素:笔者分析可能有高校课程结构设置和社会需求相比明显滞后的原因,也有高校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轻实践重理论),当然还有大学生个体定位不当的原因(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拥有高收入、高福利、低风险、轻负荷、大城市等诸多优势的工作)。事实上众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已经明显降低,这里多少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门槛设置不当的原因。据了解,大部分事业单位都要求高学历,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学历。总之,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大学生所能做的,也无非是尽己所能,努力奋斗。
  准确的市场定位高居第二,这也充分证明: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所预期,他们的就业意愿很高。与此同时,他们还没有把握好如何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大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职业本身与从业者素质是有内在联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与能力特点,并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个体在择业时应清楚地了解自身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能局限与其它特性,以寻找到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达到人与职业间的合理匹配,即“人适其岗、岗得其人”。现在的很多毕业生正是由于对自身和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才导致了择业失败或从业后职业稳定性差。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能帮助大学生弥补这一能力缺陷。
  排在第三位的是学习能力,即可发展潜力。这充分显示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活的单调和匮乏。我们常讲,见多识广方可举一反三。大学生活如果仅仅局限于空洞抽象的几本教材的学习,会举一反三的才是天才。大学生应努力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知识视野。同时还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有条件的比较优秀的还应鼓励其积极创业。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习潜力。
           
       排在第四位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后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能力、道德品质等基本上都属于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匮乏充分说明在高校普及开设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现在很多高校开设有《心理健康》选修课。由此调查结果看来,此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仅仅只有大学生健康心理还不够,可应有一些其它应用心理学课程内容的适当选择,比如人际交往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团体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等等。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些学科中比较偏重于应用的部分以相对通俗的语言编制一本普及的《应用心理学》教材,融合健康心理的内容,在各大高校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开设,既可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在心理能力、心理品质方面长大的需求。
  四、建议
  首先,高校大学生要加强学习,提高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首先突出表现在专业能力上。个人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此,大学生们应从各个方面加强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为自己增加筹码。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次,高校大学生要尽早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引导。良好、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各种可就业能力的培养。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是规划的起点是否准确、步骤是否合理可行、措施是否适合个人特长和专业兴趣等,对实现职业目标至关重要或者说决定成败。高校大学生要及早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帮助评估自己诸方面的特点,帮助了解各种职业岗位特点及素质要求。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提供增强可就业能力的具体目标和方向,而且可以为各项可就业能力的进步和提高提供科学的评估,这样,大学生就能将自己始终置于一种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具体实施计划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进而为最后实现“人岗匹配”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高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有条件的还应积极创业。如今,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青睐那些有较多社会实践和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因其招聘实践表明,具有一定工作经历和较多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其职业能力和做事态度也比较能满足岗位的需求。高校大学生应抓住各种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期尽快完成社会化进程;同时还可以训练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能力特别优秀的,还可积极尝试创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语文课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尝试
下一篇: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45
发表于 2020-5-23 1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9

帖子

52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06
发表于 2022-3-13 23: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