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网络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复制链接]
查看: 1163|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5-23 2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主要从价值链理论寻求理论依据,模块化理论是企业价值网络运营机理的重要阐释工具。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问是当前价值网络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主要围绕竞争优势的表现、竞争优势的阐释和竞争优势的演化三方面展开。企业价值网络的治理问题、网络文化管理问题以及有针对性的相关产业、企业个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企业价值网络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构筑价值网络战略理论模型,整合战略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整合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成果以及定量研究的展开。
【关键词】: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价值链;模块化;战略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065―06
  一、企业价值网络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1980)和《竞争优势》(1985)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战略管理研究领域构筑了较为完善和权威的产业竞争理论框架。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五力分析模型和战略集团等概念的提出,使得“竞争”成为企业寻求优势的主流手段,击败对手成为经营成功的首要选择。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各个行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行业内竞争模式日益丰富,互联网技术使得部分竞争对手甚至具备了一定的隐身能力,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领导者随时可能大规模进入本行业,加剧原有的竞争。这些挑战均使得企业很难盯住所有的竞争对手并采取行动,基于完全竞争的战略思想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通过合作构筑竞争优势的战略思想开始兴起。战略联盟、战略网络和价值网络等基于合作的战略思想研究不断深入。
  企业价值网络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价值星系的概念。Normann和Ramirez(1993)提出的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概念实现了从企业、产业向整个价值创造系统(The Value―creatingSystem)的过渡。价值创造系统是供应商、战略联盟伙伴、客户共同组成的价值创造体系。企业价值网络概念出现于Adam Brandenburger和BarryNalebuff(1996)的著作《co―opetition》(竞合)一书。这本著作强调了两个概念,一是合作双赢,二是企业共生(Symbiosis)。而这个共生网络本质上也是一个价值增值网络。可以说,这个共生网络概念就是企业价值网络最早研究的雏形。Brandenburger和Nalebuff明确定义了价值网(val.ue net)概念,并详细阐释了其五个主要组成要素。
  如果说Brandenburger和Nalebuff关于企业价值网络的论述是围绕“竞合”和“互补”等核心概念间接展开的,美国学者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撒,R・柯克・克雷默(2000)在《Value Nets》(价值网)一书中对价值网的阐释则更为清晰和实用。价值网是一种新商务模式,将客户个性化要求与高效的供应体系相连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合作各方的无缝连接,以高效率提供解决方案。价值网是企业适应巨大竞争压力、全球化趋势和客户苛刻的个性化需求的有效竞争模式。价值定位、经营范围、利润捕捉、战略控制和有效实施是有效构筑价值网的五个步骤。
  Kathandaraman和Wilson(2001)强调了企业价值网络的客户驱动性,认为价值网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Suzanne Berger(2001)则从企业能力长大角度指出价值网络的基本特征是实现单个产业环节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Adrian Slywotzk(2002)进一步在专著《Profit Zone》(利润区)中指出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围绕客户价值重构价值链以实现客户整体价值最优。
  国内学者在企业价值网络问题上提出了大量有创造力的见解。刘东(2003)从虚拟组织角度探讨了企业价值网络的实质。模块化、知识整合和快速协调是价值网络显著特点。周煊(2005)指出,信息时代企业新兴运作模式的本质是能够更有效率地让渡客户价值。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某些擅长的价值活动,还来自对本行业甚至跨行业价值系统的管理。企业价值网络的概念是对各种新兴运作模式的提炼与深化。胡大立(2006)指出价值网络是企业间的合作而连接起来的价值体系。刘海潮(2007)提出价值网络涵盖了企业自身、客户、市场对手、联盟伙伴等多重经济关系的网络体系。它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网络、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合作关系网络、以网络主体间关系为核心的竞争关系网络。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价值链的个体对抗演化为群体对抗,企业价值网络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群体竞争的网络模式。企业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多行业价值链和价值系统的整合,将企业竞争战略从个体层面发展到网络层面,通过网络成员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构筑整体竞争优势。客户需求激发、组织动态演化、信息技术整合和群体协作响应是企业价值网络的核心运营理念。
  二、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核心内容
  1.价值链理论延伸与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机理研究
  对企业价值网络运作机理最直接的理论阐释就是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入手。价值链理论认为,五种基本价值活动(内勤、生产经营、外勤、市场营销和服务)和四种辅助价值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构成了企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则组成了行业的价值系统。李垣,刘益(2001)探讨了价值链思想的局限性:单向、静态、缺乏创新。价值网络则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性。效用体系、资源选择、制度与规则、信息联系、市场格局和价值活动是价值网络基本构成要素。周煊,程立茹(2004)指出,价值链理论是深入阐释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机理的基石。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确自己的战略价值活动,并不断增强在战略价值活动上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仅仅关注自身战略活动定位已经不够,还必须关注整个行业价值系统的整体效率。价值创造和价值管理是构筑竞争优势的两个必然维度。王伟(2005)从能力要素、业务单元两个角度探讨了价值网的内涵,指出价值网价值创造源于能力要素分解。罗珉(2006)认为价值星系标志着企业组织形态和价值创造机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指出打造价值星系是企业领袖的核心任务。胡晓鹏(2007)通过对基于价值链理论和模块化理论为基础的产业微观基础的剖析,构建出一个能够解释并适应于不同微观经济基础特征的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分解价值链各个活动环节,可以使产业的微观基础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整合方向。价值链环节分解后的模块化运营,使得企业微观运营层面呈现出网络化特征,这为企业价值网络形成演化提供了基础。姜奇平(2009)指出,价值            链明确的是企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而价值网络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元之间的无缝对接,企业的运作融为一体,边界已经模糊。
  2.基于模块化理论的企业价值网络运作机理研究
  在阐释价值网络运行机理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围绕模块化理论展开,也有学者从虚拟企业和系统理论方面加以阐释。朱瑞博(2004)认为价值模块的出现推动了传统价值链的分解、重建和整合。余东华,芮明杰(2005)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发生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解构、整合和重建。价值链解构为价值模块,价值模块整合成为有竞争力的价值系统。余东华,芮明杰(2008)模块化网络组织是在价值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价值创造的组织形式,价值的创造、转移、实现和分配四个阶段是其核心环节。引导价值的合理流动,既是模块化网络组织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网络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模块化网络组织能够通过知识创新实现价值创新。闫中锋,刘东(2006)指出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很难在所有的价值环节上都保持最有效率的状态,无法依靠有限的资源在各个价值链环节培育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只能存在某一个环节,这就是核心刚性问题。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快速变化的特征,对供应商的核心能力提出快速变化和调整的要求,因此,解决核心刚性问题也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企业必须通过组建模块化网络培育、发展和维持核心竞争力并解决核心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
  李平,狄辉(2006)从模块化角度区分了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和企业外部价值网络。全球各产业以标准模块为基础的制造模式推动了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产业价值链是价值链在产业层面上的延伸,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的整合。当产业从价值链竞争转向价值系统竞争后,就会逐渐形成标准化模块企业。价值网络可以吸引大量的标准模块企业加入,而大量模块标准化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价值创造组合,为价值网络提供新的创新优势。赵骅,丁丽英,王金山(2009)从网络角度围绕集群经济规模问题,研究了最优集群经济规模特性,并探讨了动态和稳态集群背景下网络成员数量的控制方式。
  3.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问题研究
  (1)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的表现
  周煊(2005)认为信息时代企业新兴运作模式的本质是能够更有效率地让渡客户价值。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源于某些擅长的价值活动,还来自对本行业甚至跨行业价值系统的管理。企业价值网络具备网络经济、规模经济、风险对抗、黏滞效应和速度效应五种基本竞争优势效应。李海舰,原磊(2005)企业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围绕自身核心能力打造价值模块,将自身看做全球经济网络的一部分。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石,价值活动之间并不孤立,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同价值活动间的交互作用实现的。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每一成员企业所具有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组织核心力的结合实现的。
  (2)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阐释
  吴海平,宣国良(2002)提出了价值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将价值网络与集成价值链的精益生产模式和灵活制造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在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价值传递机制,整体性的运营和利益协调是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源泉。
  方润生,李垣(2002)提出企业内部产出和外部产出的概念,强调内部产出对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企业高效率的内部产出能为企业外部产出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要有效实现企业内部产出对其最终产出价值优势的贡献,企业应努力建立宽松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与企业战略相容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效用体系、非官方活动与官方活动协调与转化机制,进而促进企业非官方活动的健康发展。高效率的内部产出是价值网络竞争优势源泉。
  周煊(2006)认为企业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和异质资源的强化平台、调整平台和保护平台。通过以认同为基础的信任减少网络的交易成本,这是价值网络提高客户价值让渡效率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学习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过程中,价值网络具备良好的沟通结构,能够从战略高度对整个网络的知识分配加以规划、管理,提高了学习效率。价值网络竞争优势源于其内生的知识管理优势。李鹏(2007)从知识视角出发提出了智力资本价值网络的概念,分析了网络中的知识转移和知识转化,并构建了智力资本价值网络内的知识转化模型。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市场资本三个维度。
  蒋琰(2005)从资源观角度阐释企业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活动,主要体现在价值的交换关系上。资源运动及其价值交换关系使得网络管理者能够统筹企业价值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合各方资源并平衡网络各方利益。这种网络关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开放式的动态关系网络;价值网络处于远离平衡态;价值网络的非线性作用机制。
  (3)价值网络竞争优势的构筑与演化
  林子华(2006)从虚拟企业角度阐释了企业网络的价值增值机理。企业虚拟化运营过程中对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和虚拟组织方法的结合运用,不仅为企业之间的网络合作提供了更加快捷、准确、宽广的信息支持,而且为企业之间的网络合作创造了新的组织机制。企业虚拟化运营的这种创新的技术经济特点,大大地促进了信息时代企业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网络化实现。
  邓龙安,徐玖平(2007)指出,技术范式(Technology paradigm)演进与现有企业的生存方式有密切联系,破坏性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导致企业成本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新的价值网络形成。技术范式要成功实现转移,需要考虑现有产业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并接近“自然极限”,此外是否出现新的破坏性技术也是关键。企业价值网络的价值形成依靠规模报酬效应和垄断势力,但是技术范式转移使企业价值网络失去规模报酬优势。在技术范式转移时期,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网络价值活动的横向联系,减弱纵向联系,并运用松散连接法对企业价值网络活动的联系进行管理。
  俞荣建,郝云宏(2009)认为构建客户化的价值创造网络是企业组织演进的最新趋势。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绩效根本上表现为网络系统的客户化水平和动态的顾客价值创造能力。价值模块构成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要素,价值创造网络系统绩效的提升有赖于价值要素的丰富化与多样化、价值要素的模块化设计、价值模块的处理策略选择和价值创造网络的系统结构和价值创造机理设计。俞荣建(2009)还运用模块化的价值网络理论,分析了素有“小狗经济”之称的浙江产业集群,阐释如何从价值网络理论角度提升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一些具体建议实践指导性较强。
  4.企业价值网络的其他问题           
       (1)企业价值网络的公司治理问题
  卢东斌,李文彬(2005)认为公司治理研究个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转向公司间关系的治理研究。这是一种超产权关系的治理问题。在以网络关系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中,价值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关系和客户网络关系是企业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公司必须采取分类治理思想,协调、维护、发展好对各种网络关系。协调企业创造价值、维持价值创造各方关系,不断吸引各种资源进入网络,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卢福财,胡平波(2008)探讨了全球价值网络中中国企业的定位问题。论文指出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状态。这种全球价值网络发展模式会强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论文从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微观角度构造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低端锁定博弈模型,模型的结论指出跨国公司会无条件地对中国企业的价值升级路径实行封锁。中国企业突破跨国公司技术封锁主要障碍表现在国内消费市场结构与规模差异、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以及企业自身心智模式与创新能力低下。
  傅代国,田小刚(2008)指出当前价值创造的重心已经从价值链转向价值星系,价值星系中存在一个主导性“恒星”企业,它往往拥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创造资源,如核心技术、知名品牌、领袖人物等,其他模块企业自身优势往往需要与“恒星”的这种资源结合才能充分地发挥出价值。“恒星”企业是价值星系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企业价值网络的文化问题
  方本新,张宁(2008)重点探讨了价值网络的文化概念。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网络也为企业创新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企业网络构建往往容易忽视文化问题,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战略定位、组织结构和运营上。但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价值网络竞争力,还必须培育价值网络成员企业认同的文化。只有开放、平等、共享、创新的文化空间,才能改善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营造一个产品、知识交流的平台。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活动方式乃至整个价值生态系统必然随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产业或企业个案研究
  欧阳双喜,王世豪(2008)以海尔公司为例分析了企业价值网络的运行机制及得到的启示。该文分析了海尔价值网络的价值定位,信息交换机制和能量交换机制,指出海尔公司通过有效的构筑价值网络赢得了竞争优势。文章分析指出企业价值网络的运行需要以高度的网络化为基础,需要企业转变观念,重新思考和设计整个业务模式,确立全新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让渡流程。
  吴晓波,杜健,韦影(2005)在战略联盟和价值网络等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中国3G业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策略,作者将价值网络看作战略联盟关系的网络化,认为价值网络即战略网络,并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3G业务发展的5大因素的各自权重,并探讨了战略网络在3G业务发展中的实践应用,提出了3G业务网络发展的平台构建策略、合作内容策略、合作模式策略、终端整合模式策略、营销服务渠道整合策略以及宣传合作模式策略。
  刘蔚(2006)运用价值网络工具分析了旅游产业,指出旅游业价值网络是以具有核心能力要素的企业为中心,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各种纽带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客户整体服务网络。旅游价值网络要做好核心企业的选择、旅游价值网络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网络收益的稳定性等工作。中国旅游企业构筑价值网络应该以航空公司,饭店集团等为核心,也可以构筑基于旅游中介的旅游价值网络。
  陈宇科,喻科,孟卫东(2009)以重庆汽车产业为例,对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阐释。论文基于价值网理论,提出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出发点、以产业链为主要路径、以价值创新为目标的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并探讨了其网络内涵、控制机理和运营特点等问题。
  三、企业价值网络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1.构筑价值网络战略理论模型
  当前的竞争已经由个体竞争转向群体竞争,战略制定也已经由个体层面发展到群体层面。因此,系统性的网络战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取代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企业的未来竞争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企业价值网络的提出源于管理咨询实践,虽然操作性相对较强,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对企业战略制定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模型。如何将价值网络与当代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相结合,形成一套比较系统、具有创新性的网络战略理论体系,以便更深入、透彻和系统地指导企业经营实践,将是未来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重要方向。
  2.整合战略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
  在价值网络研究之前,战略网络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Jarillo(1988)年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网络”概念,标志着战略网络理论研究的开始。Gulati,Nohria和Zaheer(2000)系统地阐释了战略网络的研究现状。毋庸置疑,要深入展开企业价值网络的研究,就必须理顺企业价值网络与战略网络在理论逻辑方面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融合战略网络的现有研究成果。目前,这方面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见到。实际上,企业价值网络从本质上而言也是一种战略网络,其核心战略逻辑源于网络运营的客户需求驱动。战略网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企业价值网络研究的深入展开。
  3.整合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成果
  价值网络的本质是客户价值驱动的网络。价值网络的研究显然应该与营销学领域大量与客户价值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周煊(2005)指出价值链理论过于局限于厂商价值,创新性地运用客户让渡理论丰富价值链理论,从微观层面阐释了企业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除了客户让渡价值理论外,对企业价值网络的研究还可以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网络营销理论等大量营销领域现有理论和成果结合起来,对客户价值驱动的网络竞争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察。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4.价值网络定量研究的展开
  目前企业价值网络的定量研究还很少见到。缺乏定量研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难以体现。未来的研究应该有针对性的选取企业网络,收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数据处理和计量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核心能力定位、网络关系类型和运营绩效评价开展定量研究,从而进一步深化价值网络的研究,研究成果将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战略预算
下一篇:中小企业定向进化的动态模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3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345
发表于 2020-5-23 20: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