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全校推广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实现以证代考。首先就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改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建设与实施方案,对其中的运行模式、教学管理、实训部分和项目实施环节等做出了创新,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整体采用了简单、实用的原则。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改 实训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2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涉及面广,影响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许多单位部门已经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干部录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全面推广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必须。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就具体如何实现课改,给出了超实战的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背景介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较全面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课程,无形之间代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形象。同时,它又是门极难以管理,难以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为什么呢?
(1)授课学生人数众多,专职授课教师少。大部分任课教师来自于行政岗位、外聘教师,存在管理难现象。(2)缺乏练习环境。练习环境不单单是指有电脑可以操作。而是指,可以给学生随机抽题,并自动打分的系统。传统的授课环境中,老师下发题目,学生各自练习。而在有限的课时内,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了解每个学生操作的情况,因此,教学效果完全无法掌握。(3)考试难。早期的考试,采用的半人工方式,虽然试卷是电子化的,但是除选择题外,其余都必须人工阅卷,最后合成分数。整场考试安排了技术人员、计算机老师、监考人员等,牵涉相当的人力物力。(4)题库难建设。目前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已有上百套试卷,题库的收集,研究分析,及实时更新,都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程,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建设及维护。(5)授课内容不一致。因为没有统一的题库,造成授课内容不一致,学生练习的题库都由任课教师自备,因此,出现过于依赖教师本身,完全由他们决定了授课班级的上课质量,出现了信息冗余。没有团队化、系统化管理该课程,更谈不上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了。(6)教研活动难。教研活动对于公共基础课尤为重要,每个学期,只有2~3次的教研活动,客观上,由于各位老师时间上的冲突;主观上,重视度的不够,造成教研活动出勤率低,唯一跟老师沟通的机会都没有了,很难了解课改措施,推进课改困难。
2课改实施与创新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课改是势在必行的。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更是管理方式的改革。
2.1 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考试》等级考试系统,建立以该系统为中心的运作流程
系统的引入,解决了缺乏练习环境、考试难、题库难建等问题,提供了入学水平考试、平时教学练习,以及各个知识块的考核功能。它集教学、练习与考试为一体,建立了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形象。不仅简化了考试,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监督,保证了教学质量。
2.2 建设以该系统为核心的各类模式
引进该系统后,随之相关的课程运行模式,考试模式,行政管理模式,都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改变。今天,这样一门公共基础课,就必须从课程管理入手,采用简洁、实用,依靠整体的配合和“公式化”的方式,去落实各项工作。(1)课程运行模式。首先,进行入学水平测试,根据分数,参加人数、学校硬件配置情况,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再者,针对知识点考核,通过者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不通过者继续该门课程的学习。考虑到极少部分学生无法通过全国考试,每年4月份,由我校基础基础教学系组织一次补学分考试。从简了的考试过程,让考试从一种偶态变为一种常态,由考为中心,变为以练为中心。(2)考试模式。进行考试改革,取消期末考试及补考,全面实施形成性考核+证书的考核方式,实现“双证书”教学计划的要求。(3)行政管理模式。这是根据每个学校自身情况而制定的,在我校,基础教学系负责课程的教学管理,图书馆负责技术资源管理,其他各系分别组织实施教学。
2.3 增加实训环节,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授课内容、相关知识点,增加了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的实训环节。具体如下:(1)计算机基础:介绍如何配置电脑,开出一张电脑配置单。(2)Windows操作:办公室文档分类保存、打印机设置及使用。(3)Word应用:求职简历的艺术排版、毕业论文的综合排版。(4)Excel应用:家庭理财。(5)Internet应用:通过Internet搜集关于相关学科的资料,模拟Office环境收发邮件。
2.4 引进《天空教室》,对计算机教研团队进行规范管理
建立师资库,网上召开教研活动,发布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及各类相关规章制度,公布每次知识点模拟考试成绩等。并实时对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实训情况等进行讨论反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时间、空间而造成老师无法及时沟通的情况,实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2.5 编写内部辅助文档,规范授课内容
为了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改,是需要所有跟该系统相关的人员都达到工作目标,为了有效的完成任务,需要把已掌握的资源,转化为促进他们工作的条件,编写内部辅助文档,辅助主教材,规范授课内容。如:《课程考试系统使用手册》、《关于“进制、编码、字符”题库的汇总》、《任课教师及机房管理员信息汇总表》等。
2.6 采用了进程报告方式,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时向所有相关领导、工作人员采用了提交进程报告的工作方式。进程报告中阐述了本次已完成的工作任务,发现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法。这样的通报方式,可以让校系领导了解项目进展,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给予支持解决,相关各系工作人员亦可以相互参考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改,历时两年多,历经了项目调研分析、系统采购及项目推广培训、测试、并网运行等。现已顺利建设完成,正式投入使用。笔者对其中的运行模式、教学管理、实训部分和项目实施环节等部分做出了创新,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具有实战意义,望对其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的课改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